编码机

为什么TypeC普及了,却还是很多人在怀

发布时间:2022/10/28 20:48:27   

3.5mm耳机孔:淘汰了,但没有消失

时间飞逝,从iPhone7发布那天算起来,取消3.5mm耳机孔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5年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Type-C耳机已经全面普及,TWS无线耳机也进入了行业爆发期。花几十块钱的预算,基本上就能解决“听歌看剧”的需求。

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煤油灯消失了;智能手机诞生之后,MP4迎来了末日;苹果推出AirPods蓝牙耳机之后,3.5mm耳机孔消失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就像是时间的流动,无声而无息,却又无力抗拒。

在年,大多数人已经默认,手机没有3.5mm耳机孔,已经是一个合理的行为。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Type-C耳机已经全面普及,却还是很多人在怀念3.5mm耳机孔。注意到这一点的不止我一个,比如今年3月发布的realmeGT,就特意保留了3.5mm耳机孔,以此作为卖点。

3.5mm耳机孔虽然“淘汰”了,却从未真正“消失”过,就像是存在多年的顽疾,这是为什么?

最难改的是习惯

3.5mm耳机孔是一个“古老”的标准,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Type-C接口作为耳机孔来使用,也才不过短短5年——而且主要是手机厂商在玩。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家里的音乐播放器、电视、电脑,发展速度和智能手机比起来是滞后的,绝大多数都在用3.5mm接口。在这些音频设备里,只有智能手机是唯一的例外,只有智能手机“脱离”了标准。

这才是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根本原因,耳机线不通用,意味着我们需要为智能手机额外购买一个用来听歌的耳机。哪怕是用最廉价的转接口来解决,那也只是在自找麻烦。

此外,手机只有一个Type-C接口,意味着不能一边听歌一边充电,我自己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习惯在睡觉前听有声小说,当手机快没电的时候,我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停止取下耳机去充电,要么静静等待手机电量耗尽,并祈祷在自动关机前能睡着。

从用户体验来看,手机厂商取消3.5mm耳机孔,绝对是纯粹的负提升。

更高昂的使用成本

取消了3.5mm耳机孔,替代品无非只有两种:Type-C有线耳机,TWS无线蓝牙耳机。不管是哪一种,都必然导致更高昂的使用成本。

3.5mm耳机孔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音质”靠的是手机内置的DAC解码芯片。而Type-C接口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本身没有“音质”可言,靠的都是外接设备的音频解码能力。

也就是说,Type-C耳机不仅要做好频响曲线,还要内置DAC解码芯片,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价格太高端也不一定有人愿意买。手机厂商反而把锅都甩了出去,不用追求HIFI级解码,乐的清闲。至于那些几十元一条的低端Type-C耳机,音质真的只能用“听个响”来形容。

Type-C耳机不划算,那TWS无线蓝牙耳机又如何呢?电量焦虑就不多说了,和有线耳机比续航是在耍流氓,我只说三个痛点。

第一,市面上除了AirPods以外,绝大多数中低端蓝牙耳机都做不到较低的延迟,音画不同步是老大难问题,用来听歌还算凑合。如果想要完美、均衡、有亮点的蓝牙耳机,比如索尼降噪豆,那得至少准备上千元的预算;

第二,蓝牙耳机内置的电池是有寿命的,一般用2年不到就得更换。而有线耳机的使用寿命非常久,十年前的老耳机都能用,甚至“越老越吃香”。

第三,蓝牙耳机作为超小型的无线数码产品,实在太容易弄丢了。这一年来我买了3次蓝牙耳机,每次都是因为其中一个单耳不见了。

总结:我们为什么怀念3.5mm耳机孔

没有人会希望回到用按键功能机的年代,因为没必要。砍掉3.5mm耳机孔这个行为并没有对痛点进行改进,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痛苦。我们之所以怀念3.5mm耳机孔,是因为对现状感到不满。

我承认科技始终是会进步的,无线耳机是大势所趋,但是我想反问3个问题。

1,在现阶段增加一个3.5mm耳机孔,会影响蓝牙5.0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无线耳机的使用体验吗?

2,苹果取消了3.5mm耳机孔是为了IP68防尘防水,为了把机身做轻薄。但是连IP53都不支持的安卓千元机,取消3.5mm耳机孔是为了什么?

3,手机厂商能给出和AirPods同等级别的无线耳机解决方案吗?如果不能,为什么要不惜降低用户使用体验,也要砍掉3.5mm耳机孔?

我认为这三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向苹果学习,变相创造“刚需”,让旗下的蓝牙耳机业务卖得更好。

我毫不怀疑,如果能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智能手机迟早会连充电口也砍掉,推广更昂贵、更不兼容的无线充电+无线数据传输方案——苹果似乎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比如iPhone12上的MagSafe。

编辑|黑猫评测校对|Sch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0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