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优势 >> 编程百问国外少儿编程的现状是怎样的
早在年,邓小平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但在世界范围内,编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则是近十年来发生的事。国内少儿编程教育在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外的编程教育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现状如何呢?
美国:最早开始,多项政策推动少儿编程教育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开展少儿编程教育的国家。早在年,美国麻省理工的学者西蒙·佩珀特和WallyFeurzeig就以幼儿园儿童为对象,开发出了第一款少儿编程语言——Logo语言。
Logo是一种解释型语言,和其他语言不同的是,它内置一套海龟绘图(TurtleGraphics)系统,通过向海龟发送命令,就可以直观地学习程序的运行过程,很适于儿童学习和数学教学。
而由于当时电脑并不普及,西蒙博士还开发出了实体版的“小海龟画图”,孩子可以使用简易的键盘控制器来操纵“小海龟”画出图形。
左:键盘控制器(左边)右:“小海龟”
图源/网络
80年代,美国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全民对于编程教育的认识逐渐普及。到了年,西蒙博士的学生米切尔·雷斯尼克带领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团队开发出了图形化编程语言Scratch,因为操作直观形象,受到全球多个国家的孩子的喜爱。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FS)开展了iDREAMS项目,旨在重塑K-12学校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在常规课程中利用可扩展游戏设计的方法(ScalableGameDesign),增加计算机科学教育,并扩大服务的范围(包括城市中心和偏远地区等)。在常规课程中开展该项目,是为了让包括少数民族和女性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
年以后,美国的少儿编程呈现直线发展的繁荣景象:年中小学开始开设编程课,年,非营利组织Code.org发起“编程一小时”活动,将美国的计算机编程教育推向了高潮。
“编程一小时”通过有趣的游戏内容,来启发孩子们进行编程,用一种虚拟的、可视化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构建编程思维。这项活动同时开启了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的编程教育,直至现在依旧风靡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通过这项活动加入到了编程学习的行列中。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十分重视编程教育在美国的推广。年初,在其任职期间,投入40亿美金用于少儿编程教育,让每一个美国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具备最简单的编程能力。
同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协会、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网络创新中心及国家数学与科学计划中心,联合发布了《青少年计算机科学框架》(K-12ComputerScienceFramework),该框架明确界定了青少年阶段计算机科学学习的核心概念以及核心实践,有力推动了中小学阶段编程教育的发展。
年10月,全球知名开发人员技能评估平台HackerRank,就各国对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渗透率进行了分析,发布了《开发者技能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青少年编程教育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44.8%),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10.3%)和排名第三的英国(9.3%)。如今美国仍是少儿编程教育的重要战场。
澳大利亚:将编程融入《数字技术》课程,以学科结合形式开展编程教育
澳大利亚对于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紧跟美国,从年起发布《立即采取行动,振兴学校的STEM研究》、《青少年编程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开展面向学校的编程教育,并将编程教育贯彻到小学至高中的《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DT)课程中,以学科结合的形式开展编程教育。
DT课程是一门包含英语、数学、科学和艺术等科目的多学科课程,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澳大利亚根据学习者的性质确定了三大年龄组:5~7岁、8~11岁以及12~16岁,相应的编程教学方法因年龄段而异。这种教学方式适应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接受程度,让编程教育的开展十分成功。
除了在校内开展编程教育外,校外编程教育平台同样火热。澳大利亚最大的青少年编程教育平台CodeCamp吸引了来自多个城市名青少年学习编程,平台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编程学习资源。
英国:编程融入《计算》和《设计与技术》课程,分三阶段开展教学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通信技术教育》一直是英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课程收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年9月,时任首相卡梅伦对全国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将“计算机科学”(Computing)列为英国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
英国主要将编程教育融入《计算》(Computing)和《设计与技术》(DesignandTechnology)两门科目。
《计算》课程明确规划了学生编程技能的发展:
在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学生将直接接触编程语言,包括掌握创建和调试简单程序的技能,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逐渐形成数字素养。
在第二阶段(三至六年级),学生将发展更复杂的编程技能,包括分解、迭代和选择、逻辑推理以及错误调试。
在第三阶段(七至九年级),编程学习将转向更抽象的层次,学生需要学会探索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掌握两种及以上编程语言,以及学习更深入的算法。
而《设计和技术》课程,在第一阶段注重学生在结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条件下,对物理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和评估。
在第二阶段开始强调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其计算科学知识,将编程能力作为开发与管理产品的关键技术能力。
第三阶段则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字素养(包括计算机工具使用以及数字演示和建模的能力)和计算科学知识(强调运用计算知识进行产品设计,明确输入输出要素等);同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对社会和伦理的影响。
日本:将编程纳入必修课,为IT行业储备人才
日本也是最早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编程课的国家之一。早在年就开始在中小学中普及编程教育科目,并且为了弥补日本IT技术人员的短缺,日本政府规定从年开始,编程课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可见重视态度。
在日本,许多IT技术专家都是通过公司培训或自学接触编程,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也开始设立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或研究生院。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效显著的情况下,少儿编程起步较晚,仍旧面临着人才紧缺的情况。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结果显示,年日本IT人才缺口约为36.9万人,年将达到78.9万人。因此不难理解日本政府“编程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巨大决心。
尽管日本面临着IT人才的缺口,普及编程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培养“码农”,而是思考能力。文部科学省将其定义为培养“编程思维”,即通过进行编程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在日本政府统一发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将“编程思维”定义为: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通过理性思考确定各个步骤的最优组合并逐步完善,从而逐渐接近最理想的结果。同时,在五六年级的科学课中设立了“利用程序画出多边形”和“LED相关的挑战”的编程课程。这些基础编程的设立目的在于让孩子通过学习编程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芬兰:编程纳入教学大纲,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芬兰的少儿编程教育普及率为8.9%。年,芬兰的IT公司和科技行业组织尝试对数十个10岁到12岁的儿童,教授以编程为主导的教育课程。
年8月,芬兰全国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首次将编程纳入小学教学大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编程。
与其他国家不同,芬兰并没有专门将编程课单独设置成为一个科目,而是将编程作为像“阅读”、“书写”一样的学习工具,开展跨学科的“现象教学”。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兴趣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话题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自然地将编程融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芬兰的这种思维模式旨在实现以下目标:让编程和代码更容易激发孩子各方面的兴趣,让孩子们通过感受与科技相关的活动,体验到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其他国家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编程融入跨学科学习,尤其是数学学科。
在波兰,计算机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培训小学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绘画和阅读;
第二阶段,学生接受计算、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第三阶段,计算机课程是参与高中期末考试的重要课程之一。
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并将计算思维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欧盟将编码纳入学校课程,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具备在当今数字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软技能,如,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技能与设计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欧洲缺乏IT技能劳动力的问题。
韩国从年对自身教育系统进行总结反思后,加强了中小学对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课程比例。
年6月15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国内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很快将开始学习电脑软件编码和其他数字技能。
年,新加坡全面推动少儿编程教育,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考试科目。
参考文献:
[1]Hackerbank.DeveloperSkillReport[EB/OL].[-12-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