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开悟并不难,只需要打通这个编码思维

发布时间:2022/8/15 16:53:18   

周三

午休后第一时间带知了出去,回来后把汤定时上,还有米饭,然后下午晚点炒个菜就可以了,这是恩惠未来的行为。。

昨晚状态不好,头脑有些不清晰,身体也有点疲劳,于是我就看了一部老电影《闻香识女人》,豆瓣评分9.5,看到凌晨,看完后我就迫切去看评价,我看不出9.5的味道,希望评价里面有答案,由于已经晚了,我仓促地看了几个,没找到我要的答案,于是我带着琢磨的意识,想着躺在床上想想,没想到上床后很快睡着了。

上午坐到电脑前时,我继续去看了半小时的评价,想搞明白是什么让它如此高分,它到底在揭示什么?我要得到什么启发?

看完影评后,我决定再看一遍电影,第一遍更多的是“在其中”,第二遍我想“在外面”。

在外面的难点是,在看到有感觉的地方,我必须暂停影片,琢磨人物行为和话语背后的心理,我并不能频繁地实现暂停,我能感觉到我内心的焦虑感:“我想要赶快看完,好输出点什么”,我已经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了。

这种用了很长时间依旧没有结果的现实,让我有些仓促,于是,我暂停的频率是有限的,我并不能很好的停得足够久,以便我让前额叶有足够时间发挥琢磨的能力。

这是想要结果驱动下的焦虑心理。

但我还有另外一个信念:“如果我不把影片琢磨透,那么这部影片就对我没有任何价值,我已经花的时间就会浪费”。

这种教训是深刻的,因为我以往看过无数电影,所有只看一遍只是让大脑过一下新鲜感的电影,随着时间而慢慢被我遗忘。

即使是前后多次重复观看的好电影也不例外,只要没有对它进行深度解剖或琢磨的,一律感觉不曾看过。

而那些被我花了数天进行深度整顿的,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我依旧可以用它里面的智慧来应对人生,这部分电影背后深刻的东西甚至都成为我的潜意识,信念与灵魂。

这跟真实生活经历一模一样,一个经历如果没有被彻底的消化与编码,我就会“不自觉地在里面不断地轮回它”,重复久了甚至都把它当“这才是正常人生”的默认本能意识。

这是人性的一个麻烦点,“慢下来才能得到天道”,但这却是我们本性抗拒的。

我在第二次停顿琢磨电影的时候,时常能够感觉到我心中的焦虑感,因为我有一个念头,我的时间得产出点什么,我才会心安,现在都用在电影上了,所以我心慌,而要产出点什么,我就必须花时间对它进行深度的琢磨。

大脑是通过期待得到结果来获得快感的,这是它行动的原理,花了时间觉得没有任何收获,我会觉得时间浪费了,会心虚,于是我必须再次进行琢磨,我得获得点什么。

这个“得到什么”的心理很微妙,我们最常规的得到点什么就是那些可感知的直观具象结果,比如考了多少分,或者我是否输出了一片文章,这些结果往往都是多巴胺铃声项目,它背后的根源目标往往就是通过这些项目去获得我们想要的“名利”。

比如通过文章得到阅读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成为我的付费用户,这就是得到“利”,它起源于我得输出一篇文章这个前提。

当我在为这些东西而努力时,我就是在其中的,被想要而害怕得不到的焦虑感笼罩着。

另一种让大脑产生快感的结果是“无形”的,比如我现在的这个自我解剖,当我写到这里时,我意识到我被欲望型结果劫持了,产生焦虑情绪想要赶快回归我的创作,以便可以尽快输出一篇“可以看到”的文章。

此刻,这个背后刚刚控制我,让我产生着急情绪的东西被我解开了,因此我现在变得很从容淡定,我甚至出现了与着急焦虑相反的想要慢慢细致琢磨的情感,因为这个解剖再一次提醒了我,越深刻越慢的解剖,对我的作用越大。

这就是我大脑得到的“无形”结果,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而是一种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天道,我的大脑立即从焦虑的情感中安静下来,并且不再恐慌,甚至是产生了愉悦感,因为大脑得到了“结果”。。

这个结果让我充满力量,这在大脑里面是真实的激素变化,这些激素就是我们的情感情绪,它的本质是能量,此刻被感知为愉悦感的情感在驱动着我用心地写下每一个文字。

既然我的文字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我的大脑,那么这个天道也能够改变用户,这让我的大脑更进一步感知到它的社会价值。

它再一次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了我的信念。

我此刻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完全是充满力量的,安静地,决心地想要细致琢磨地,不再有恐慌情绪的。

有效的整顿与编码

因此,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而我一点也不焦虑。

这就是整顿经历的重要性,这种整顿不是获得知识与认知,而是一种改变,如果整顿后大脑没有发生情绪层面的变化,那么就不叫有效的整顿。

所谓的进步与成长,不是获得更多的知识或认知,而是一个让你产生情绪的情景被你整顿后,你再次经历该情景的时候,不再产生该情绪,不再恐慌或焦虑,不再“在其中而不自知”,而是知道我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我的欲望是什么,我在担忧什么,我该如何切换念头来调整大脑的激素水平,让它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把人生的目的设定为:“人生就是为了经历后的觉察”,人生不是用来获得名与利的,人生是用来经历与觉察的。

比如我以前看电影往往就是通过电影的新奇从而让大脑获得快感,这跟刷手机刷朋友圈一个道理。

包括读书看文章。

于是不管我们看过多少电影,读过多少书,有过多少经历,我们会一直原地踏步,很多人会说:“我每天都会抽半小时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我说人生就是为了觉察时,我的重点是时时刻刻的觉察,只要在经历时,就是在觉察,因为我们所要解决的是背后的东西,是我们已经固化的大脑神经元本能网络,我们需要对这个网络进行重新的构建,或者说构建一个新的网络来实现调节本能网络。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时常感慨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有机会去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是“被人生”。

因此我就不断的在“解题”,我期待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让普通用户可以更高效的达成目的。

今天喝茶记录环节准备到此为止,准备下去一楼做饭,我想预留多些时间给感知,我一直在挑战能够更大比例的在生活的时候实现感知,挑战让自己慢下来,挑战瞬间感知念头与情绪的能力,挑战让自己更多的处于旁观者的状态。

而其中的关键点是慢与停顿,为前额叶争取机会。

饭做得差不多了,切好菜,放在那里了,最后炒一下就行了,想着感知一下刚刚做事的心态:“我有没有活在当下,我有没有着急地去做其他事”。

不过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停下来不忙碌的时候,大脑会立即琢磨与欲望相关,比如我此刻就在牵挂买的酒派送了吗,刚刚查了,显示派送中,准备拿了,晚上刚好可以品尝一下,这个刚刚升起的念头促使我打电话给快递员,问他派送了没,结果他也不清楚,于是我又问了一下驿站。

我现在能够保持觉察,我时不时在做着眼前的事情时问:

“我此刻的念头是什么,我有没有在着急而失去感知?”。

“我有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1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