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市场 >> 观点BIM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自BIM传入国内后,各类专家都在鼓吹BIM的优势和好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BIM如今在国内落地,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BIM标准体系的不成熟
BIM标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近几年,虽然国内陆续发布了几本BIM的相关标准,但是由于BIM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导致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容易出现信息衔接等大量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项目的完成,通常需要由多个利益相关方经过较长时间的协作完成。协作间的信息化传递尤其依赖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的信息传递标准。信息传递标准需要基于一个全行业的标准语义和信息交换标准,否则将无法实现BIM的价值优势。此外,BIM标准不仅对建筑行业信息化有促进作用,企业协同办公、施工管理等软件的使用,都要基于标准化提供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模型。我国现行的BIM标准体系1.BIM通用标准体系
一般来说,BIM通用标准体系,涵盖三大部分内容:
1)BIM标准框架,为了有效利用BIM技术,更好地共享信息,BIM标准框架应包括三个方面:分类编码、数据交换和信息交付。
2)BIM基础标准,BIM标准体系主要利用三个基本标准:建筑信息组织标准、BIM信息交付手册标准和数据模型表示标准。
3)BIM标准分类,按照标准框架,并在基础标准上形成三大类标准,分别为分类编码标准、数据模型标准、过程交付标准。
BIM编制过程中,主要基于三类基础标准:建筑信息组织标准、BIM信息交付手册标准和数据模型表示标准。其中,建筑信息组织标准,用于分类编码标准和过程标准的编制;信息交付手册标准,用于过程标准的编制;数据模型表示标准,用于数据模型标准的编制。
2.我国BIM标准体系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标[]5号文件,将五本BIM标准列为国家标准发展项目。初步形成我国BIM标准体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最高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第二层为基础数据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本标准规定模型信息应该如何分类,对建筑信息标准化以满足数据互用的要求,对建筑信息标准化以满足数据互用的要求,以及建筑信息模型存储的要求。即《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第三层为执行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制造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执行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目前,国家BIM标准体系已从五大标准,发展成7大标准,还有在此基础上延伸的一些行业、地方或企业团体标准。1)《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7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对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体实施的其它要求等,其它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
2)《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第一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BIM应用标准,填补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标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该如何应用BIM,以及如何交付施工模型信息,包括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
3)《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与IFD关联,基于Omniclass,面向建筑工程领域,规定了各类信息的分类方式和编码办法,这些信息包括建设资源、建设行为和建设成果。对于信息的整理、关系的建立、信息的使用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含有IDM的部分概念,也包括设计应用方法。规定了交付准备、交付物、交付协同三方面内容,包括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架构,模型精细度,几何表达精度,信息深度、交付物、表达方法、协同要求等。另外,该标准指明了“设计BIM”的本质,就是建筑物自身的数字化描述,从而在BIM数据流转方面发挥了标准引领作用。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是本标准的细化和延伸。
5)《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国家标准自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兼容性强的统一基准,以指导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各阶段数据的建立、传递、和解读,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参与各方的协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控等过程。
6)《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10月1日起实施。制造工业工程设计领域第一部信息模型应用标准,主要参照国际IDM标准,面向制造业工厂,规定了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BIM具体的应用,内容包括这一领域的BIM设计标准、模型命名规则,数据该怎么交换、各阶段单元模型的拆分规则、模型的简化方法、项目该怎么交付及模型精细度要求等。
7)《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国家标准自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基于IFC,针对建筑工程对象的数据描述架构做出规定,以便于信息化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数字化工作,并以一定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和数据交换。
在我国特色的建筑业背景下,上述基于IFC、IDM等国际标准出台的BIM国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适用于我国行情的BIM国家标准的出台,对完善国家BIM标准体系,促进信息在标准语义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传递和共享有重大作用。
二.众多BIM软件厂商林立
目前,市面上的BIM软件非常多,来自不同厂商的,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功能各不相同的。这导致应用不同软件建立的BIM信息模型,无法或很难进行信息的无损传递。其次,是BIM软件费用的归属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应用BIM技术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设计单位是最大贡献者,施工单位是使用动力最大的。这导致了利益分配的冲突,贡献最大者和利益最大者不统一。那么使用BIM技术额外产生的费用,应该由哪个单位支付?这个问题,在现阶段,仍然存疑。但是,如果BIM技术费用无法计算投入产出,从而分配归属问题,那么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设计方放弃使用BIM,使得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工程变更产生的概率大幅上涨。
再者,BIM软件对硬件要求高。尽管BIM软件开发商不停进行BIM软件优化,但是由于BIM模型信息庞大且多维度、动态等特点,使得其对硬件要求高,这无形中为使用者增加了经济负担。BIM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和BIM软件格式的不兼容,是造成BIM现状的主要原因,也是妨碍BIM信息传递共享和BIM价值实现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落后的施工现场管理,BIM技术人员缺乏等也是造成BIM发展现状的原因之一。因此,BIM建筑项目开始前,要注意建立统一的BIM标准交付规则,和项目全过程中BIM软件的选择。BIM落地详情:BIM落地详细思路。三.BIM落地经典案例
鄂州花湖机场,位于中国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沙窝乡、花湖镇交界处,西北距鄂州市中心约16千米、南距黄石市中心约15千米,为4E级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国际口岸、亚洲第一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
年,我司分别与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航空港建设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鄂州机场场道标、标、标合同段提供施工深化工作。
鄂州机场通过开展数字化正向设计,进行了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工程算量、模型出图、数字化交付等创新应用,大幅提高设计进度和精细度,推动了设计思维、工作流程、协同方式乃至建设模式的深刻变化,使BIM模型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得以实现,展现了BIM技术优良的市场应用前景。1.全专业BIM正向设计
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将鄂州机场打造成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机场。鄂州机场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全专业正向设计的机场项目。通过参数化、模块化建立道路、管网、建筑等信息化模型。将设计思路直接呈现在三维视图上,实现各专业的整合,减少二维的设计盲区,便于设计优化、降低专业协调次数,提高设计进度和质量。直接以三维模型进行设计优化、工程算量、造价分析等一系列创新应用。
2.方案可视化
利用BIM信息模型取代传统二维平面设计手段,使项目与BIM真正结合起来。三维模型的直观性能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解和表达力,从而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为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运用软件对所建立的信息化模型进行可视化的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方案。3.PNL地下管网的开发
将相关地下管网节点录入PNL模型库中,经过二次开发,在软件中安装插件,通过导入PNL将节点模型直接使用,节省创建节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0%。4.编码构件
为规范BIM模型中构件分类、编码与组织,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按照面分法和线分法混合的分类法对BIM模型构件赋予唯一识别码。该编码由工程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工程阶段、专业、子专业、二级子专业、构件类别、构件子类别、构件类型、构件实例,共12级组成。开发编码插件,结合编码数据库,对构件进行快速刷码。5.模型出图BIM通过对设计进行可视化展示、模拟、优化后,实现各设计阶段二维图纸的自动出具,不仅可以出具传统的平面图纸,还可以对特定剖面、视角进行截取保存。6.造价应用
利用BIM模型向造价咨询单位提资,辅助造价咨询单位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在设计优化过程中对比原方案与优化方案BIM模型,利用模型输出对比工程量,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实时造价基础数据。7.向施工管理平台信息传递
通过IFC格式模型解析和非IFC格式建筑信息转化,将设计模型、属性信息、构件编码,轻量化至施工管理平台,施工方基于设计模型、设计编码进行分部分项拆分、深化设计,与WBS进行绑定,进行人机料控制,完成进度、质量、安全管理。
8.BIM+VR沉浸式体验
BIM的数字化仿真与VR虚拟现实相结合,以沉浸式的体验进行工程规划和设计,具有多感知、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和BIM技术的可视化和交互性进行结合。利用VR技术,以虚拟漫游沉浸式体验方式,优化建筑布局、道路设计、景观绿化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