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市场 >> 基于明道云平台重建医院管理流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龙华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情况,龙华区位于深圳市的中部,医院,2家公共卫生机构。年,龙华区提出了建设智慧龙华总体框架方案,龙华区卫生健康局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医疗工程的整体思路。整个工程坚持“五统一”的原则,即基于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运维。
第一个“1”是建设龙华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院和系统的医疗数据和健康档案;第二个“1”是建设一张卫生专网和卫生数据中心。“4”代表建设医疗服务、惠民服务、公卫监管及综合管理四大应用体系。我们解决了信息统建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二、难于解决的问题1.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在整个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但是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比较多,有卫生健康局、医保局、物价局等,而且各个部门都提出了自己的数据标准。卫生健康局提出的手术编码标准是国临,医保局提出来的手术编码是医保术语,物价局提出的编码叫CCHI,三套体系之间相互关联,但差异性比较大,非常影响医疗机构日常使用这些数据。
其次就是科室缺乏专业的IT人员。普通业务人员很难理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逻辑和思维,很难有效地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问题。信息科的人对信息化掌握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分工,很难直接参与科室事务。所以,业务科室很多的数据标准,信息科都没有办法很好地把控。
这些数据标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溯源非常困难。这些数据只有在后续统计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现有问题,而且往往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如果是一些小的、细节性的错误,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就算发现也很难去溯源,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另外,医院有多套系统,标准数据在各个系统中都存在,同源数据关联多个系统时就存在对照问题。医院信息化中非常非常难受,对照错了或者忘了对照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深深困扰着业务人员。所以,我们总说数据标准定义难,执行更加困难,在医院后续数据的利用也非常困难。
2.多方协同
医院中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医院人员多,部门多,而且龙华比较特殊,医院之间的协同。另外,医院跟患者之间也存在协同问题。我们以前的协同都是通过各种群、各种动态表单、各种共享表格去收集数据。这些收集来的数据参差不齐,因为各个业务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设计和提交。而且很多表单在没有基础数据支持的情况下,需要我们重复填写信息,比如职工档案、患者信息,信息收集的效率非常差。
另外一个就是指向性的协同无法实现。何为指向性协同?比如我要向全院医生、护士、中层管理者等特定群体收集一些信息。在以前,我们是没法很好地实现这种指向性协同的,最多拉个群,把医生拉到一个群里,把护士拉一个群里。随着指向群体的变化,我们要一直建不同的群,而且大家对群里需要协同的事情响应也不是很及时,所以我们协同问题也很难解决。
.业务需求难满足,数据利用低效
其实我们各个科室的诉求变化非常快,有些应用又很小,如果找厂商做系统,首先周期非常长,再者以后需求迭代也非常困难。另外,通过这些表单收集的数据都是散落的,没法标准化、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很难共享和统计。这些统计可能只适用于他自己科室的一些层面,整个数据的价值就完全丢失了。
4.流程与制度的变化
医院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医院、科室的制度和流程都在不停地迭代。传统软件开发方式,必须通过工程师去改代码,改代码的方式其实很难快速地迭代。有些情况下,工程师还不一定有时间在现场。
另一个就是多头管理的问题,同样一个业务需求或者规则,不一定只在一套业务系统中存在,这在管理上就非常困难了。首先我们都不知道这些规则在哪些系统有,而且要把这些厂商全叫齐修改也很难。有些厂说只有负责的工程师才了解情况,工程师现在没空或者可能已经离职了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我们的需求很难快速实现迭代。
5.信息化人才培养难
信息科平时不可能完全参与到业务科里去。信息人员现在天天忙于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再去做这些事情。
第二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一个好的信息化人员,首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最好科班出身,懂一些信息化的理论,然后要在信息科要进行长时间的培养。信息科主任培养出一个人员少则2年,长则-5年。业务领域的专家其实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工具,传统的编程的方式门槛太高,直接把业务专家拒之门外,所以我们很难通过业务领域驱动这些人自己来解决问题。
三、理想的解决方案在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时,我心目中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稳定的组织架构我一直认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系统首先应该是基于稳定的组织架构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组织架构如果是非常不稳定的,或者是多套的,维护成本会很高,数据统计也很困难。比如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