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市场 >> 疫路同行连续居家,上海人该如何情绪自救
原创搜索下载一条一条
住在上海浦东北蔡的严艺家,
是一名从业13年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这次上海疫情在北蔡周边菜市场率先爆发,
在浦东、浦西封锁前,她就已居家15天,
截至发稿日,她已连续居家隔离32天。
住在浦东新区的陈良虎,
是南汇精神卫生中心的副主任医师,
医院的第一批心理援助医生,
目前负责协调超负荷的核酸采样工作。
摄
丝绒陨
我们联系上身处疫情中心的两位,
跟他们聊了聊这些“难受”。
在心理防线塌陷后,
我们该如何处理抑郁情绪,
如何调整自己,到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
撰文陈薇沁
责编陈子文
上海大多数居民的外出,是去做核酸摄
丝绒陨
3月中旬,北蔡农贸市场发现阳性病例,严艺家所居住的人住宅小区距离那里约3公里,因此成为上海第一批被封禁的小区。迄今为止,她居家已经超过32天。
深夜,某个在朋友圈里乐观开朗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在另一头大哭。
即使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她也感受到了相同的压力,这关乎着她周围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两个居家读书的孩子、明明就在同小区却不能相见的父母、两个有办公需求的成人、还有三只猫、一只仓鼠和两只乌龟……
小区内的消杀工作摄
方磊
在接下来的对谈中,一条和严艺家谈了目前95%的上海人所面对的情绪,“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难受?”
以及更多的是,我得到了如此多消极的消息,我抑郁了,我崩溃了,最终我又将如何恢复自我,重归理性。
心理咨询师严艺家摄
葛维奇
以下是一条和严艺家的对话。
Q:一条
A:严艺家(心理咨询师,从业13年)
Q:为什么即使我自己没去方舱、家里人没真的有迫切出门的理由,我心理还是难受?
A:所有人都在经历着一种失控感,这件事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完,它也不是靠我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我们陷入了一种困境:我们已经这么努力了,但依旧还没有达到清除疫情的目标。
人类面对心理创伤就是三个反应:Freeze(木僵)、Fight(抗争)、Flight(逃离)。
“木僵”在心理学上对应的术语是“解离”,是指我们在一些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会仿佛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似的,身心感觉麻木,其实心理承受着创伤的冲击;
“逃离”是指很多人出现了一种逃开的心理,比如我解封了以后,就要去别的城市生活;
“抗争”分为很多类,比如说你去做团购、当团长,积极去做一些事情保护自己和周围的群体,这也是一种类型。
两位保安相互诉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大白们已经习惯于忙到深夜摄
丝绒陨
Q:你提到了一种对立面,我们为什么陷入“不要约束我们”和“应该被约束”的两难境地?
A:我们都知道奥密克戎病毒的致死率没有那么吓人了,但其实它是唤起了所有人的死亡焦虑。
当人的死亡焦虑被唤起后,他一定会自动进入到一个偏执分裂的状态,何为偏执分裂?就是你在面对死亡、你要逃难的时候,你不会想着我眼前的这一个人,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只会拼命跑,确保对方不会害我。你不会去保留中立的想法,你一定是很偏执地认为,他就是个坏人。
心理学上的偏执分裂其实是保护我们在极端情况下能活下来,就像是我们心理的免疫系统,类似于生理上的发烧。但这种偏执分裂衍生到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阴谋论,网上也多了许多偏激的言论。
从历史上来看,当疫情结束后,人类经常会进入一个文艺复兴的状态,我们才得以升华整合出很多新的东西来,人类文明又可以朝前走,但这是需要时间的,没有那么快。
在那到来之前,我们会经历一段漫长的偏执分裂,你说服不了我,我说服不了你。
市民集体出现“囤菜焦虑”摄
丝绒陨
Q: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囤菜心理?
A:我们小区算是团购特别多的小区,在我团购的菜已经超过1个月的分量时,我意识到这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可能有一部分的无意识就让你觉得必须这么干,这是老祖宗把它刻在了你的基因里。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代际创伤”,我们的祖辈经历过一些事情,他知道面对饥荒的时候要干什么,这会写在他的基因编码里代代相传。到了我们这一辈,我们没见过先祖,也没有出现过饥荒,但一旦一个事件出现了,我立马就会下意识去做囤粮这件事。
Q:为什么我们要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