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学者研论田亦洲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3/4/29 14:05:23   
合肥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897.html

原创作者:田亦洲、于孟利南开大学

责任编辑:查涵艺同济大学

本号编辑:胡心蕾华东政法大学

公益平台:文化上市公司

文公使命:让文化为资本领航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电影混剪视频剪辑模式研究——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例》

作者简介

田亦洲,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电影理论、中国电影史以及影视剪辑等相关研究。

于孟利,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传播、数字化平台、用户行为等相关研究。

摘要

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建基于二度创作、活跃在互联网平台、沟通新旧媒介系统、具有情感动员功能的视频样式,电影混剪视频既透露着参与文化的典型特征,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风格。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路径出发,对电影混剪视频的剪辑模式予以分析,不仅为传统电影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对数字人文理念的响应和实践。

首先,采用爬虫技术对Bilibili视频网站上的电影混剪视频进行抓取,依据播放量、弹幕量等信息,确定个研究样本及其分析单元。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视频样本展开编码工作,将画面、人声、音响与音乐作为剪辑的四种基本元素,随之形成各基本元素间的十种组合关系,进而归纳各组合关系下的匹配方式。最后,结合已有研究与原始视频文本对编码结果进行分析,全面考察各匹配方式的具体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剪辑模式与视频类型之间的深层关系。

一、引言

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旧媒介系统在内容生产、传播交流、用户互动、文化共享等方面呈现出了日趋融合的态势。在这里,粉丝、用户的身份由消费者转变为制作者,推动着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繁盛,并逐渐构建起了一种以表达观点、实现沟通、获取认同为目的的参与文化(participatoryculture)。而混剪视频因其突出的大众性、融合性与互动性特质,无疑成为这一文化形态的一个典型例证。

混剪视频,可简称作“混剪”,英文名称为“mashupvideo”或“videomash-up”,是一种根据无显著关联的方式将预先存在的视频资料加以组合、统一而成的视频类型,包括电影预告片(movietrailer)、同人视频(vids)、戏仿恶搞(YouTubePoop)、超级剪辑(Supercut)等具体样式。[1]近年来,随着PC剪辑软件的普及以及视频网站、APP的兴起,混剪视频的制作效率实现了显著提升,传播渠道得到了全面拓展。

电影混剪视频作为混剪的一个子类型,主要以电影作品的视频与流行歌曲的音频作为素材基础,经由粉丝、用户的二度创作重新剪辑制作而成。此类视频不同程度地融合了预告片艺术的制作模式、戏仿拼贴的后现代风格、粉丝同人的亚文化诉求以及网络化生存的互动属性,不仅指向了一种以集体意义建构(collectivemeaning-making)为表征的跨媒介叙事,而且在拓展、重组电影文本故事世界(storyworld)的同时,沟通且变革着传统电影媒介的创作技巧、传播方式与接受习惯,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文化意涵。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或从亨利·詹金斯(HenryJenkins)的参与文化视角出发,对围绕混剪视频而产生的粉丝心理[2]、融合文化[3]、文本盗猎[4]、知识劳工[5]等现象进行文化研究;或以美学研究的方式阐释混剪视频的跨媒介美学属性[6]、标志性创作模式[7],分析电影预告片、网络短视频等同类视频样式的配音[8]、转场[9]、卡点[10]、节奏[11]、字幕[12]等剪辑技巧;又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对电影[13]、电视剧[14]及其衍生视频形态(如预告片[15]等)予以数据化分析。

上述研究在对视角与方法予以拓展、创新的同时,奠定了电影混剪视频研究得以展开的学理基础。然而,却鲜有对这一视频类型剪辑模式的直接聚焦,也缺乏对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运用。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路径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对Bilibili网站的电影混剪视频的剪辑模式进行研究。这不仅将通过对短视频的观照为传统电影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对数字人文理念的响应与实践。

二、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电影混剪视频既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本信息,也是一种衍生于传统电影作品的艺术形态,单纯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均不足以对其剪辑作出全面合理的阐释。因此,本研究选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依据视频数据、弹幕量获得电影混剪视频的分析单元,并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对编码结果予以分析,以保证所得剪辑模式与特征的科学性。

(二)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本研究采用爬虫技术,在Bilibili网站抓取以“影视剪辑”为类别标签、时长在90s—s之间(一首歌曲的时长)的混剪视频部,在剔除链接失效和无弹幕的视频后,选取播放量最高的条作为研究样本,并形成相关信息列表。

在正式进入内容分析之前,还需确定具体的分析单元。Bilibili平台上伴随电影混剪视频播放而出现的同步性弹幕,可作为反观视频本身艺术风格的一个有效参照。具有较强观感体验的内容或形式往往会激发用户以弹幕的方式参与讨论,而高弹幕量多对应着视频的高光(highlight)段落。于是,本研究以10s为单位对条视频进行等距切割,形成以10s为间隔的弹幕量列表,在排除前后10s的“打卡”时段后,由弹幕量反推出每条视频高光段落所在的时段,以此作为分析单元用于内容分析。具体数据获取与预处理过程可参见图1。

图1.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三)编码方案

本研究结合演绎与归纳两种编码方法,依据相关电影理论,确立电影混剪视频各基本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作为一级指标,进而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归纳出各组合关系下的诸种匹配方式作为二级指标。

首先,本研究根据已有电影学研究的理论成果,经演绎推理形成初步的编码类别列表。综合有关电影视听元素的分类方式与分析框架,可将电影混剪视频的基本元素确定为视觉层面的画面与听觉层面的人声、音响与音乐。若要考察电影混剪视频的剪辑,便需对上述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分类展开探讨。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在构建垂直蒙太奇(verticalmontage)时认为,有声电影的声画关系存在着水平结构(horizontalstructure)与垂直结构(verticalstructure)两个维度[16]上的组合关系(见图2)。

本研究在借鉴垂直蒙太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扩展,总结出关于电影混剪视频剪辑在水平与垂直两个维度上各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见图3)。其中,水平维度包含画面+画面、人声+人声、音响+音响、音乐+音乐四种组合关系;垂直维度包含画面+人声、画面+音响、画面+音乐、音响+音乐、人声+音乐、人声+音响六种组合关系。这也构成了后续内容分析的一级指标。

图2.爱森斯坦的垂直蒙太奇图解[17]

图3.电影混剪视频的水平与垂直关系

其次,本研究借助归纳法,对条电影混剪视频中的高光段落(10s)逐一进行内容分析,经由开放式编码,得出各组合关系下的具体匹配方式作为二级指标。在编码过程中,编码人员会对出现歧义的概念进行调整,对存在同义的指标予以合并,并兼顾弹幕的延迟现象,对是否需将分析的时段前移5秒作出判断。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编码信度与效度

为了保证内容分析结果的科学性,需要对编码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在信度方面,本研究选取Cohen’sKappa系数作为检验编码结果的信度指标,采用软件SPSS24对两位编码人员的编码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本研究编码结果的Cohen’sKappa系数均高于0.8(如表1所示),说明编码结果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方面,样本获取通过对视频平台、标签、时长等指标加以限定,保证了较好的外部效度;编码方案依据电影基本元素的分析框架形成了完整的视听组合关系,保证了对匹配方式归纳的全面性;编码工作启用两位编码人员,在经过培训后,统一相同的编码规则,独立完成编码任务,保证编码结果的有效性。

表1.内容分析结果(总数量=)

(二)内容分析结果

表1为本研究的编码结果。若某元素(如音乐)在分析单元中不存在,那么其匹配方式标记为“无”。在水平维度上:(1)画面+画面的匹配方式包括相似匹配(53.5%)、同时空动作顺接(29.0%)、单一镜头(6.5%)、异时空动作顺接(6.0%)、硬性跳切(5.0%);(2)人声+人声的匹配方式包括同时空对话逻辑连接(19.5%)、单句台词显现(9.5%)、相似台词累积(9.0%)、声连续不断(3.5%)、异时空对话逻辑连接(2.5%);(3)音响+音响的匹配方式包括多音迭出(15.5%)、单音乍现(7.0%);(4)音乐+音乐的匹配方式包括音乐持续(76.0%)、音乐高低(13.0%)、音乐起落(6.5%)、音乐转换(2.5%)。

在垂直维度上:(1)画面+人声的匹配方式包括声画同步(36.5%)、声画分离(5.5%)、声画重组(2.0%);(2)画面+音响的匹配方式包括声画同步(20.0%)、声画对位(2.5%);(3)画面+音乐的匹配方式包括情感连接(69.0%)、影像踩点(19.0%)、保留原音乐(7.5%)、内容对应(2.5%);(4)音响+音乐的匹配方式包括有节奏关联(13.0%)、无节奏关联(9.5%);(5)人声+音乐的情况虽存在,但其匹配方式无法作进一步细分。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基于以上编码结果,本文将针对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上各组合关系的所有匹配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与阐释。

(一)水平维度

1.画面+画面

画面+画面组合下的匹配方式主要包括动作顺接、相似匹配与跳切剪辑三种。其中,作为一种加强时空连续性的剪辑手法,动作顺接既有截取一个相对完整的片段,保留同一素材中动作、视线等的同时空动作顺接,也有组接多源素材的多个镜头,创造不同素材间动作、视线等的异时空动作顺接。如果说前者遵循了原本时空的连续性原则,后者则制造出异质时空的连续性幻觉。

异时空动作顺接具有一种联通不同电影宇宙(CinematicUniverse)的功能,不仅能够借助运动方向的一致性完成冬兵转弯、小丑女滑行、毒液变身、蜘蛛侠飞跃、美国队长翻跟头等镜头的无缝衔接,[18]而且能够运用视线方向的匹配性实现陈佩斯与林黛玉相遇[19]、赵本山与小丑对话等画面的联动效果。[20]而相似匹配则利用不同画面之间内容的相似性,将镜头累积组接在一起,有助于集中强化同类形象的视觉印象。此外,在分析单元中还存在着画面之间无逻辑关联的跳切剪辑,以及单一镜头持续10s的无剪辑情况。

2.人声+人声

在几乎所有的电影声音中,“作为词语表达媒介的人声”总是占据着中心地位。[21]具体到电影混剪视频亦是如此。与画面+画面的动作顺接相对应,针对人声+人声的剪辑也存在同时空对话逻辑连接与异时空对话逻辑连接两种方式。前者完全基于原有人物关系,保留同一素材中的对白;后者为了创造新的混搭逻辑,拼贴不同素材间的问答。同样,人声组合中的相似台词累积与画面组合中的相似匹配之间也有着较强的关联性。这一剪辑方式往往将多句意指相似的台词累积在一起,服务于爱情、励志等特定主题的表达。[22]部分创作者还会在混剪视频的某一时刻适时地插入一句经典电影台词,形成单句台词显现的效果。

这一剪辑方式在发挥分割叙事段落的功能的同时,往往能够瞬间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开端借助电影《功夫》中的台词“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来开启整段叙事,[23]又如在中段辅以电影《黑豹》中的台词“瓦坎达万岁(WakandaForever)”将叙事引向高潮。[24]此外,在人声组合中还存在一种人声连续不断覆盖10s区间的情况,创作者多针对视频的部分或整体采用异源音频素材,构成一种画外音解说的效果。比如,在关于王宝强的混剪视频中,以该人物的一段完整采访音频来配合其在不同电影中的画面。[25]

3.音响+音响

在电影中,区别于人声因语言属性而引起观众对字词意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