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资源 >> 炮射导弹是如何发射的它的价值有多大为什么
炮射导弹不是新科技,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也有60多年了。在坦克的各种武器装备中,一直是争议颇多的存在。
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最早研制,但中途放弃了,转而向提升观瞄、火控能力发展。苏联火控技术差一些,更喜欢先敌出击射程上覆盖。于是在持续努力下,发展出3代10多个型号在内的兴旺家族。
9M“堡垒”炮射导弹的发射并不复杂,跟正常的箱式发射差不多。只是借用炮管当发射箱,以坦克自身的指挥、观瞄、装填系统将导弹发射出去。
以苏联9M“堡垒”(北约代号AT-10“圆锥”)炮射导弹为例,导弹像炮弹那样装在金属药筒里,毫米口径,长1米左右。药筒内有少量发射药,导弹自身有固体发动机。
发射分两步,第一步击发,导弹接通电源,制导、控制设备开启,陀螺仪高速运转起来。1.5秒延时后,发射药起爆,导弹飞出获得一个多米/秒的初始速度,发射就完成了。导弹出膛后,尾部弹托脱落,主发动机点火将导弹加速到米/秒左右。
为了确保分离,弹托上安装了节流阀装置。发射药起爆时,高压燃气涌进弹托空腔内。导弹飞出炮口后,空腔内压力比外界高,气压差将连接部位切断,弹托就脱离了。
炮射导弹的射程从最初的米,逐步提高到0米,再到现在的多米,使坦克拥有在敌方射程外攻击的能力,实现了“防区外打击”效果。
发射装置由最初的特殊炮管(比如美国“谢里登”坦克用mm火炮/导弹发射管配合“橡树棍”导弹),发展到与现有坦克炮管通用,苏联的T-64/72/80坦克上都有装备。其适用范围迅速扩大,连步兵战车的毫米炮也能发射,拥有了远距离打击主战坦克的能力。
“谢里登”坦克发射“橡树棍”导弹炮射导弹的精度极高,第一代炮射导弹(美国的“橡树棍”、苏联“红宝石”、“眼镜蛇”等)都采用半主动无线电指令制导。
射击中,射手需持续瞄准目标,同时跟踪导弹红外信号,再由火控系统计算出偏差,通过无线电传送给导弹,修正路线击中目标。无线电易受干扰,瞄准期间坦克要保持静止或低速移动,容易被敌人攻击。
随着技术的发展,到苏联9M“堡垒”、9M“芦笛”、法国“阿克拉”导弹时,人们改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以色列的“拉哈特”导弹则采用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方式。
激光驾束制导激光的方向性好,精度更高。与瞄准镜融合在一起激光照射器发射直径6米左右的激光编码波束。导弹在波束中飞行,尾部接收器接收信号,自主计算航向与波束中心偏差,再调整舵面飞向目标。因激光接收器在导弹尾部,只能从后方干扰,所以抗干扰能力极强,精度很高,可以说指哪打哪。
只是各种制导方式的炮射导弹仍要由坦克中继制导,留下一大缺憾。它通常攻击米以外的远距离目标,飞行速度慢,平均多米/秒。飞到0米目标处需要十几秒,如果坦克在制导期间遭受攻击,导弹的精度也就无从保证了。
另外,飞行速度慢也给对方留下充足的机动、防御时间,现代主动防御系统只需2秒就能作出反应。如何稳稳的锁定目标,对射手也是巨大考验。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炮射导弹使用空心装药战斗部,其破甲能力与药型罩直径成正比,直径越大破甲能力越强。受坦克炮管限制,炮射导弹的直径也有限。9M直径毫米,9M直径毫米,采用串联战斗部,垂直静破甲~毫米,对抗主战坦克正面复合装甲还有一定难度。
9M“芦笛”炮射导弹和潜艇防空导弹一样,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它赋予坦克“防区外打击”能力,也能威胁其最大的杀手——武装直升机。只是坦克糟糕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加上昂贵的价格,有限的穿深,使炮射导弹多年来不冷不热。
但导弹与坦克的结合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坦克观瞄系统革新,制导方式改变,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炮射导弹将极大的提高坦克攻防能力,成为争霸战场的新利器。
连中途放弃的美国,也在年新概念武器报告中,将炮射导弹与高能激光、电磁轨道炮并列为重点研发对象。而我们,早己在多年的研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占据了领先优势。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