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DRG下的病案编码原则你遵守了几条

发布时间:2022/8/15 16:53:13   

疾病分类统计的需求与DRG对编码的要求有相同也有所不同,疾病分类统计是按照疾病分类方法对患者进行编码标注,然后按照主要情况编码按人计次或按人与医疗机构接触计次完成统计;DRG对诊断编码的需求是:一位患者的住院过程中的疾病诊疗情况,可通过一组编码准确表达出来。

前者是借助一个编码标注,后者是一组编码的信息记述;前者要求代表性概括表达,单编码,避免重复统计,后者要求对所需特征清楚、完整地表达,需要通过多个编码完成;后者的信息含量远高于前者。在DRG支付方式改革之下,编码的任务更加艰巨。

编码版本介绍

目前我国的疾病编码版本主要有国临版、医保版,区域有北京版、广东版、上海版

表1.国内现行五个ICD-10版本vs世界卫生组织年更新版ICD-10(图源:中国医疗保险杂志)

国临版编码是基于WHOICD-10,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后的版本。

国临版编码的形成

国临版编码的分类

医保版的制定则是为了更好提升医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统一全国医保数据编码,有效融合各版本后形成的。国临版2.0和医保版v1.0相似度高达86.5%。在实际编码工作中,需要做好国临版编码与医保版的编码的映射工作。

DRG下疾病编码原则解读

规范编码

1.支持DRG分组的编码体系中的编码不可具有二义性

2.不可提供编码人员选择性编码的机会

3.只允许使用标准字典库中的名称和编码,不得擅自增加编码和名称,确需增加、修改条目应当通过编码字典维护机制

规范编码和名称

代码含义明确、统一,利于共享

代码形态稳定,利于数据应用

确保代码支持DRG入组

完整编码

主要诊断只允许写一条并准确编码,其他诊断必须完整填写并全部编码

确保满足DRG分组对主要诊断的要求,也利于其它统计和检索工作

保证数据资料完整,利于使用

利于评价复杂度

支持DRG分组对合并症/严重合并症的识别需求

同亚目重复编码

由于临床版中的诊断名称是对分类的扩充,信息更加清晰,原来被分类混同的诊断被清晰表示出来,同一亚目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对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的诊断代码会产生亚目编码重复。

灵活编码

1.表达信息优先,灵活采用编码原则

2.支持分离编码原则,有些症状、体征尽管属于某些疾病的表现,但临床需要将其突出表示,因此需要单独编码,甚至于作为主要诊断编码

例如:“疼痛”可作为疼痛科患者的主要诊断,也可以作为肿瘤晚期患者止痛治疗时的附加诊断编码单编。

R52.急性疼痛

R52.慢性顽固性疼痛

R52.慢性疼痛

R52.全身疼痛

R52.疼痛

顺序编码

填写其他诊断时,先填写主要疾病并发症,后填写合并症;先填写病情较重的疾病,后填写病情较轻的疾病;先填写已治疗的疾病,后填写未治疗的疾病。

编码员在编码其他诊断时,尽量保持医生填写诊断的顺序

协同编码

手术及操作名称一般由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等要素构成。多个手术时,主要手术首先选择与主要诊断相对应的手术。一般是技术难度最大、过程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应填写在首页手术操作名称栏中第一行。

既有手术又有操作时,按手术优先原则,依手术、操作时间顺序逐行填写。

仅有操作时,首先填写与主要诊断相对应的、主要的治疗性操作(特别是有创的治疗性操作),后依时间顺序逐行填写其它操作。

标注编码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诊疗计划未执行、且无其他治疗出院的,原则上选择拟诊疗的疾病为主要诊断,并将影响原诊疗计划执行的原因(疾病或其他情况等)写入其他诊断。

编码员通过其他诊断编码标注原因内码优先

优先选择使用内码(长码),其次非00编码,尽量不用00编码。

协作编码

1.编码员不可以独立诊断;

2.病程记录中已经确立的诊断或被主管医生引用的诊断,如果在病案首页中未填写,可以认定医生漏写,编码员应补充该诊断并编码,并通知医生;

3.辅助检查的结果如有诊断性提示,但主管医生未在病历记录中分析,应与医生联系确认,再决定是否编码;

4.主管医生已做出明确诊断,但书写格式不符合疾病分类编码原则,编码员有权将其合并或拆分并实施编码;

5.如果医生填写首页中的主要诊断不符合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编码员应调整并告知医生

本文DRG编码原则部分医院刘晶老师《首页与清单诊断编码原则解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1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