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优势 >> 精悍如流星纯粹如清泉简评HIFIMA
印象中,HIFIMAN推出的专业台式机器并不少,像EF6、EF等好东西更是经典咏流传。但如今发烧领域对器材的整合性似乎有更大的市场需求,HIFIMAN在今年发布更强大的“喜马拉雅Pro”R2R芯片后,便顺势推出性能更强、占地空间更少并使用“包豪斯”风格的解码耳放一体机EF。
当然,除了一体机外喜欢玩分体设备的烧友也并不少。很多人都喜欢用“搭建”“组建”等词去形容自己耳机发烧系统的折腾过程,一套数字转盘→解码→耳放的分体系统并配合各种线材后,最终必须在房间腾出一块位置去摆放“搭建”成果。但随着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分体系统在“搭建”时耗费时间、占地空间上的劣势则显现出来了,假设器材声音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不少烧友更愿意转换“战场”到一体机上。
去年起,我已习惯保留一套调音相对成熟的一体机作为驱动手头森海塞尔HDS、HIFIMANArya隐磁版、HE6seV2等听音器材,除了能给分体系统做对比,也能随时把一体机带到其他地方使用。我手头HIFIMAN平板大耳比较多,因此在使用手头这台EF之前,此前我用得较多的正是EF的下级产品EF。
从实际表现来说,HIFIMAN对EF的定位无疑是高性价比的,价格白菜但声音素质不弱,甚至是我听过的该价位颇具乐感同时也兼具强大驱动能力的一体机。EF搭载“喜马拉雅”,有突出的细腻度和信息量表现,也有温暖润泽的乐感,结合最高4.4瓦每声道的全平衡驱动能力,直接推一大堆旗舰耳机似乎也问题不大。有人说EF推旗舰或者次旗舰耳机是小马拉大车,我觉得不然,反倒觉得HIFIMAN已经将R2R芯片及一体机的玩明白,尽量把最好的给予不同价位段需求的玩家了,单独把解码或耳放部分拉出来都不是这个价位。
从产品打造角度,HIFIMANEF已经足够好,但也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就如上面说的,更强性能和更少占地空间是烧友对发烧器材的不懈追求,因此除了定位最高但可能很多人都买不起的旗舰级产品EFDAC外,相比EF拥有更强的“喜马拉雅Pro”芯片、更强驱动能力及不占地“包豪斯”风格的一体机EF就来了。
如今发烧器材的主流设计风格还是“卧式”,“卧式”的好处是内部设计时元器件摆放更整齐和容易,成品也容易在设置机架或桌面上。EF则使用立式形态的“包豪斯”风格,设计之初就为了一体机和更少占地空间而存在,不能玩“叠叠乐”,银色面板和“R2R”金色LOGO带来了不错的格调。考虑到耳机总需要一个耳机架,EF侧面和顶部以一种颇为工学的“类耳机架”方式而设计,Arya隐磁版这种腔体颇大的耳机也能轻松挂在其中,实现简洁、美观、大方的放置。
例如HIFIMAN官方就有一个颇为抓眼球的宣传广告,烧EF会比烧EF的玩家最多省元(当然,不买立省%)。而从占地面积的角度我简单算了一下,EF的投影面积是mm×mm=mm2≈0.平方米,EF+耳机架的投影面积是.5mm×mm=mm2=0.平方米,占地面积直接少了77.4%,对于节省桌面空间让观感更整洁倒是真的。我在想,要不HIFIMAN不搞“叠叠乐”而改为搞“排排坐”,把分体的解码、耳放也做成立式西装,那么有多个耳机的烧友不就解决耳机架问题了吗?
上面纯属题外话。回归产品本身,EF除了立式“包豪斯”的设计特点外,不少地方也是花了心思的。市面上,除了EF外,乾隆盛、旷世等厂家也推出过类似的立式产品,但这些产品通过另外购买支架强行将设备立起来,作为“耳机架”而言贴合度干不过专门工学设计过的EF的。此外,HIFIMAN设计时将重量最大的变压器放在EF底部,重心跟倾于下方,上方摆放相对较轻的解码和耳放电路,底部和顶部留有散热孔,从物理学角度摆放会更稳定,热量自下而上效率也更高一些。EF,功能也一目了然。
功能上,根据EF的接口能一目了然,前置面板包括高低增益下OS或NOS输出以及各种输入模式的指示灯,也包括不同输入输出功能切换按钮和音量旋钮。值得注意的是,EF除了能选择不同增益匹配不同耳机,也和EF一样支持OS和NOS两种取样切换。简单解释一下,OS实际上是在D/A转换前加了超取样电路,比较适合用于HiRes等高规格音频来匹配R2R电路,而NOS则是人们常说的“直通”模式,展现R2R架构最纯粹的音色效果。以往R2RNOS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但是近年来HIFIMAN也算是牵了个好头,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享受R2RNOS及R2ROS问题不大。而我推手头HIFIMAN平板耳机,用得最多的就是HighGainNOS模式,声音是最纯粹和通透的。
此外,EF可以分别作为纯解码或纯耳放单独使用并输出单端或者全平衡模式,最核心的显然还是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使用,输入方式包括蓝牙、同轴和USB。值得一提的是,EF的USB输入除了配备各类型解码器中最常见的Type-B规格USB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印机口”外,还设置了一个同样能作为USB数字输入的Type-C口。我尝试了一下,EF通过Type-B口和Type-C分别连接PC,在WIN11系统下都不需要驱动直接识别使用了,而Type-C直连是手头vivoX90Pro+也能直接使用,变成了立式“大尾巴”。
HIFIMAN给予EF的综合性评价是“力大如山细腻入水”,我听下去感觉确实如此,尤其日常使用EF是驱动Arya隐磁版,它以入门机型发挥了不错的驱动能力以及推这个监听平板时的声音契合度,在我看来其所搭载的“喜马拉雅”R2R芯片功劳不少。
而作为EF全面升级版的EF,核心部件升级为2片“喜马拉雅Pro”解码芯片,相比于“喜马拉雅”,官方表示1片“喜马拉雅Pro”就拥有双倍于“喜马拉雅”的R2R电阻,并且算力、精度、算法效率、音频指标和能耗比都有提升,非常诱人。也就是说,EF除了整机推力提高为5.12瓦的最大不失真功率外,信噪比、声音分离度都有了进一步提升,超越了采用HIFIMAN自家采用4片PCMK并联的金太上皇了,对于平板耳机或者动圈耳机,EF明显是更为极致的R2R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体机选择。
负责任地说,EF的声音表现不用怀疑,USB连接下就是EF的全面升级版,有更强大的声音动态、解析力和耳机驱动能力,兼顾了宽容润泽的调音美感,三频流畅度更上一层楼,高增益下无低噪,是更大力也更细腻的一体机作品,单单和EF相比,在素质和乐感上都有提升,对于平板耳机的驱动能力更游刃有余。而且EF比EF多了蓝牙模式,规格支持LDAC和aptX-HD两种高清规格输入,相比USB输入也并不弱。个人体验下来,USB下原生数据传输的EF声音是最好的,但蓝牙模式下并无弱多少,有相似的素质和乐感表现,对有无线使用需求的烧友来说是一个福音。
今年以来我也确陆陆续续出手入手过不少一体机,就结果而言,风格和EF相似的一体机的并不多,如此前巡回试听的天鹰座3,这台机器在我看来是相对平衡杂食,在流行和古典上都有所兼顾的机器,调音会直白一些,素质在元档有一定代表性。相比之下,搭载“喜马拉雅Pro”的EF的声底表现则是更宽松,中频比EF有更大密度,纵向层次感和整体透明度更为出色,而高低频延伸不算太强,但全频包容度出色,属于同样杂食但表现完全不同的机器。而EF的风格,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同样采用“喜马拉雅Pro”解码芯片的HIFIMAN版高登小夜曲,单解码的声音属于透明、动态强,有极致的宽松度和强大的包容性,单听解码部分就值回票价。
但在耳放部分,更便宜的EF驱动功率却又比HIFIMAN版高登小夜曲更高,驱动我手头先对难伺候的耳机居然都不成问题,包括考验动态和控制力的HDS,考验声音平衡度、信息量和流畅度Arya隐磁版以及非常考验推力的HE6seV2等,EF都可以给予从容的驱动表现。耳机当中,HE6seV2的颇为周折,84dB不到的低灵敏度注定了非常难搞和需要高驱动力的前端,平时我更愿意用大推力的仿PASS小功放去推,或者用小不点的B耳放推去提高它的透明度和密度表现。EF高增益下驱动HE6seV2,能涌现非常流畅自然的听感,一些耳放驱动HE6seV2时声场不够开阔、三频流畅度不足和低频下潜不够的问题,EF下都成问题,均衡度好,声底非常宽松,发挥了HE6seV2黄金振膜的高密度高信息量特性。
有人认为,解码耳放一体机是妥协,和独立纯解码器+独立纯耳放相比会有先天不足。其实不然,如果厂家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调音经验,烧友以产品配搭和最终声音表现为导向,EF+Arya隐磁版、EF+HE6seV2等都是配搭非常契合,回放非常好声的例子,轻松超越我听感的各种分体机组合。在同价位,我也似乎也找不到比EF更好声的一体机了,包括HIFIMAN自家推出的高登小夜曲,对比之下如今元的EF甚至更高性价比,推HE6seV2也更契合我的听感。
可以说,EF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搭载的“喜马拉雅Pro”让它有了更强表现,有足够的声音素质、调音美学和驱动能力,是兼具乐感、透明度和控制力的杂食机器,听流行听古典均可,就算你手头用的是相对难推的低敏高阻产品,EF都能驯服得妥帖。对于不想折腾不玩网播,希望一步到位购买整合性产品的烧友而言,EF或许是五千元档价位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