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市场 >>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考试
考试题目
1、通信职业道德
1.1职业道德概述
(1)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职业: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重要
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职业道德:人们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在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动上
应当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职业道德特点:1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具体性。
(2)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范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点)
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职业(义务、良心、荣誉、信誉、尊严、纪律)
1.2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1)了解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特征具有为科技发展的想象品质,为科技进步的创新气质,为真理牺牲的坚强意志
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P3
(2)掌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不畏艰险、献身科学2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实事求是、追求真理4热爱专业、终于职责
5同心同德、团结协作6谦虚谨慎、尊重他人
7勤奋求知、严谨治学8造福人民、振兴祖国
1.3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1)了解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既具有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的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
(2)掌握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
通信科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工作和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掌握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
1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特点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
2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目的和成果看,具有严谨性、准确性;
3从通信科技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
4从通信科技劳动的人际关系看,具有广和远的特点。
掌握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特点
1是一切通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体现了通信的集中统一性;
3体现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3)掌握通信职业道德的含义P8
掌握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要有全程全网的观念、不能搞本位主义;
2要发扬协作精神,协调好人际关系,发扬科学技术的民主精神
3要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要遵守通信法律和执行规章制度
5通信科技人员要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
6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
2、法律法规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1)了解《条例》修订的背景、目的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电信资费、电信资源的相关规定
(3)了解电信设施建设、电信设备进网的相关规定
(4)掌握《条例》确定的各项原则
(5)掌握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的含义与经营条件
(6)掌握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义务规定
(7)掌握电信用户的义务、电信用户申诉及受理的规定
(8)掌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规定
(9)掌握电信安全规定的具体内容
2.2《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1)了解互联、互联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相关概念界定
(2)了解《规定》的原则、适用范围
(3)掌握《规定》中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义务的具体内容
(4)掌握互联时限的相关规定
(5)掌握互联争议的协调与处理的具体争议内容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1)了解网络、网络安全、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和网络数据的概念界定
(2)了解《安全法》的使用范围及总体要求
(3)了解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4)掌握《安全法》关于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
2.4其他相关法规
(1)了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2)掌握监督检查部门调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采取的措施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内容
(4)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的义务内容、消费者的权利内容以及消费争议解决的突进
(5)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
(6)掌握合同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7)掌握合同无效和撤销的情形
(8)掌握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的规定
(9)掌握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
(10)掌握合同终止履行的情形
(11)掌握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的情形
3、计算机应用基础
3.1计算机概述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年至今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更加完善,硬件软件更强更智能
了解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和自动运行能力
了解计算机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规模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
按使用方式分为掌上、笔记本、台式、网络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主机等
了解计算机应用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工程、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3.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掌握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中央处理器即运算器和控制器、内存储器);
外部设备(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掌握计算机的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服务程序)
应用软件
3.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掌握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据
1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代码即0和1表示的二级制数据(数值、文字、图像、视频等)
2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位即bit;8bit为一个字节Byte即B。
3一个字节对应一个存储单元,一个英文字符或十进制数字占一个字节长度,
汉字字符占用两个字节长度
4二进制数制标号是2或者B,八进制O,十六进制H
5二进制数每个位加权2的N次幂
掌握计算机中表示的数据
1计算机内部,所有数据(数值、文字、图像、视频等)都要经过数字化编码后
才能被加工、处理、存储。编码指的是采用有限的基本符号,通过某个规则使得这些符号加以组合,用来描述大量的、复杂多变的信息。
2计算机中表示的数据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符号数据)
3英文字符采用美国ASCII,计算机处理汉字必须汉字代码化
(处理过程采用汉字输入-输入码、国际区位码、机内码、字形码-汉字输出)
3.4数据库系统
(1)掌握信息和数据
信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是通过人的感官感知出来并经过人脑的加工而形成的反映现实世界中的概念。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掌握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又称信息处理,指从某些已知的表示某些信息的数据出发,推导整理出一些新的数据,从而有表示出一些新的信息的过程。
数据管理: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处理过程。
掌握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作用是
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了解数据库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人工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文件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数据库系统阶段
(3)理解数据库系统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概念模式(简称模式),外模式,内模式,分别针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3级之间差别太大,在3级之间往往提供两个层次的映像。
2、体系结构:分为单用户、主从式、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结构
3.5多媒体技术
(1)了解多技术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同时交互地接收、处理并输出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
(2)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接口卡(音频卡视频卡等)、操作控制设备(触摸屏、可穿戴设备等)
2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多媒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多媒体压缩与解压缩软件、多媒体通信软件
(3)了解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数据压缩、多媒体存储、通信网络、专用芯片、
多媒体输入输出、多媒体系统软件、虚拟现实技术
4、通信系统
4.1通信系统概述
(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
消息是信息的物理形式,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内容,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了解通信系统分类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和无线;
按信号特征分模拟和数字;
按传送方式分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频带或调制);
按工作频段分长波、中波、短波、远红外线;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频分、时分、码分复用。
了解通信方式
按消息传递的方向和时间分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并行传输、串行传输
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有效性(速度)和可靠性(质量)的矛盾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
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把待传出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信源输出的是基带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
发送设备:将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使其有抗信道
干扰的能力,且具备足够功率以远距离传输。
信道:一种物理介质,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
它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
接收设备: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如译码、解调),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
原始电信号
信宿:传送消息的目的地,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2、模拟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易加密的优点,已成为当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4.2信道及其特性
(1)了解信道的定义和分类、信道特性、信道中的噪声
1信道定义:指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2.1狭义信道分类:按照介质的不同类型分为有线信道(明线、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地波、天波、视线传播)
2.2广义信道分类:包括了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除了传输介质外还包括相关的
变换装置,如收发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2.3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来划分。恒参信道
的特性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或变化极慢,包括各种有线信道和部分无线信道。
随参信道如陆地移动通信信道。
3信道特性:3.1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用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描述,
振幅-频率特性不理想则频率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理想则相位失真,
此外还有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频率移位和相位抖动等。
3.2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有,信号的传输衰减随时间而变,信号的
传输时延随时间而变,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衰减和
长度(时延)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导致的多径效应。
4信道中的噪声:4.1噪声分类,按来源分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含热噪声,来自电子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按性质分脉冲噪声、窄带噪声和起伏噪声(含热噪声、散弹噪声、宇宙噪声)
4.2噪声描述,通常采用信道的数学模型(调制信道模型和编码信道模型)来表达噪声影响。
A调制信道模型用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来表示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噪声指叠加在信号上的噪声,包括热噪声、散弹噪声;乘性噪声使信号产生各种失真包括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时间延迟和衰减等。乘性噪声的变化与否就是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区别。
B编码信道包含调制信道在内,编码信道模型主要用定量表示错误的转移概率描述其特性
(2)掌握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传输信息的最大极限速率
2香农公式:C=Blog2(1+S/N)或C=Blog2(1+S/nB)
C信道容量,B信道带宽,S信号平均功率,
N噪声平均功率,n白噪声平均功率
3公式应用:A任何信道都有信道容量C,信源传输速率R一般不能大于信道容量C
除非允许一定的差错率。
B增大信号功率S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信号功率无穷大则容量无穷大
C减小噪声功率N(或减小噪声功率密度n),可以增加信道容量,
噪声功率无穷小则容量无穷大
D增加信道带宽B,也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但不能使容量无穷大。
带宽无穷大,趋近于1.44倍的S/n
E信道容量一定,增加信道带宽B,换来信噪比的降低;
信噪比不变,增加信道带宽B,换来传输时间缩短(容量C反比时间)
4.3信源编码
(1)了解信源与信源编码的概念
1信源:信息的来源。
2信源编码:一种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而对信源符号进行的变化,
功能:1提高信道传输有效性,即通过某种数据压缩技术来减少码元
数目或降低码元速率。2完成数模A/D转换
了解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针对低通模拟信号,一个频带限制在(0,f1)内的连续时间信号m(t),
如果以T≤1/(2*f1)秒的秒的间隔对其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
这些抽样值完全确定,即以f2≥2*f1的抽样频率对其均匀抽样。
最小抽样频率f2=2*f1称为奎斯特频率,最大抽样间隔T=1/(2*f1)称为奎斯特间隔。实际抽样频率f2要比2*f1大很多,如电话信号最高频率Hz,则抽样频率采用Hz
了解其他信源编码
最原始的信源编码是莫尔斯码,ASII码和电报码都是信源编码
现代通信常用的无损编码: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L-Z编码;
有损的语音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等做模数转换
数字电视编码:MPEG-4、H./AVC等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
1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主要包括抽样、量化、编码3个过程。
2抽样是把连续时间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
量化是把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
编码是把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输出。
4.4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是将信息从信源可靠地传输到新宿的主要技术方法。
了解差错控制的概念
1传输通道存在噪声和衰落,会在传输信号中引入失真,导致接收端信号判决错误,
所以采用信道编码(差错控制)来检测和纠正这些错误。
2差错控制常用方式:
检错重发--在发送码元序列中加入差错控制码元,接收端利用这些码元检测到有错码
时,利用反向信道通知发送端,要求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接收为止,即
自动要求重发ARQ,典型应用是因特网传输中的TCP。
前向纠错--FEC,指接收端利用发送端在发送码元序列中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不但
能发现错码,还能将错码恢复其正确取值
混合纠错--检错重发和前向纠错的结合,发送码元中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也叫
监督码元,差错控制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
了解信道编码的思想
1信道编码的思想就是在被传送的信息中附加一些监督码元,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
校验关系,用信息量的冗余度来换取的。差错控制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
提高传输可靠性
2信道编码中,定义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定义为两码组的距离,称为汉明距,
简称码距。
了解常用的信道编码及应用
常用信道编码:
分组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BCH码、RS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卷积码是应用较多的一类编码,与分组码不同,存在编辑记忆性
级联码实际上是组合码,包括串行级联、并行级联和混合级联等方式
应用:
有线通信系统(包括光纤)信道条件较好,使用线性分组码;
移动通信系统中BCH码广泛应用;
卫星通信系统中RS码和卷积码及其级联码最常用;
Turbo码作为一类性能优越的并行级联码,在移动通信、卫星和深空通信、
宽带接入等系统中主要应用;
Turbo码、Turbo乘积码和LDPC码在卫星和深空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
数字视频广播等领域有一定应用
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用线性分组码(汉明码)、DVD光盘中用RS码
4.5调制
(1)了解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特性
调制都是以正弦波作为载波。
1线性调制特指模拟调制中的幅度调制,已调信号频谱是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
幅度调制的具体形式有标准调幅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
残留边带调制VSB
2非线性调制特指模拟调制中的角度调制,包括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2)了解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抗噪声性能特点
1幅度调制信号的解调方式有两种,非相干解调和相干解调。
1.1非相干解调采用包络检波器对调幅信号进行波形检测,只适用AM的解调,
其他情况存在“门限效应”无法解调出调制信号。
1.2相干解调采用同步检波器,对已调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加低通滤波器,适用于
所有线性调制信号,对DSB、SSB更好。不存在“门限效应”
2FM信号解调系统的关键部件是鉴频器,其工作原理是将相角变化而幅度恒定的信号,转换为幅度随相角变化的信号,再进行包络检测。存在门限效应。
(3)了解2ASK、2FSK、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特点
1用二进制的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频率和相位的调制称为二进制数字调制
2表征调制方式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信号带宽B,频带利用率n,和误码率P
3.1有效性:2PSK=2ASK大于2FSK
3.2可靠性:2PSK大于2FSK大于2ASK,
相同调制方式时,相干解调器可靠性大于非相干解调器
3.3综合看2PSK具有两方面优势应用较多,但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性能改进余地不大。
(4)了解改进型数字调制信号的特点
1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常用的是4进制QPSK(4PSK)和8PSK,
对MPSK信号的调制多是采用正交载波调制
2正交幅度调制QAM,让载波的相位和幅度都随数字基带信号变化
可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又对系统抗噪声性能影响较小
3最小平移键控MSK:在FSK中采用多进制会插入太多载频使得已调信号带宽
进一步增大而降低有效性。对FSK的改进在于,控制载频间隔同时保证
已调信号相位连续。两种码元相互正交,且能保证相位连续的FSK就是MSK。
配合高斯滤波的MSK调制(GMSK)在GSM系统中运用较多,
但到了3G、4G后PSK、QAM占据主流。
(5)了解复用技术、多址技术和双工技术的基本特征
1信道复用就是在同一条信道中传送多路信号,分为复用技术、多址技术
和双工技术3种类型;
2复用技术是指在同一条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根据信道类型不同分为
频分复用FDM(载频波段)、时分复用TDM(传输时隙)、
波分复用WDM(光载波波段)、频分复用CDM(编码码空间)
3多址技术是指在同一条信道中传输多个用户数据,
常用有: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码分多址
4双工技术是指在同一条信道中传输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
常用有:时分双工(载频划分上下信道)、频分双工(传输时隙中划分上下行信道)
5、现代通信网
5.1通信网概述
(1)掌握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1通信网在硬件设备上的要素是交换设备、传输链路、终端设备。
交换设备:通信网的核心设备,主要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和操作维护管理等
传输链路:信息的传输通道,一般包括线路接口设备,传输介质,交叉连接设备等
终端设备:也称用户设备,是通信的源点和目的点
2通信网的分类:
按业务类型:电话网、电报网、数据通信网、有线电视网。
按服务对象: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按传输介质: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
按网络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ATM交换网、软交换网。
按拓扑结构:网状网、星形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复合网等。
按网络功能: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业务网是指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的网络,
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IP网、
综合业务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智能网等。传输网是通过有线、
无线等传输方式可靠传送各类信号;支撑网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业务网和
传输网的正常运行,包括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2)了解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1下一代网络主要方向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通信网络,能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多种媒体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通信业务,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
2三网融合指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可在同一网上实现
语音、数据、视频三种业务
5.2交换与控制
(1)了解数据交换
1电话交换
在电话网中任意两点之间建立传输语音的信道,以一定的控制方式完成主被叫用户
之间的传输通道的链接,通信完成后(主叫或被叫挂机),网络释放本次通话过程
中的相关电路
2数据交换包括:
2.1利用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发送端要有相应设备将数字数据信号转变为与信道
相适应的信号格式(即调制),接收端将收到的模拟信号恢复成数字数据信号(即
解调)。利用电话网传输数据效率非常低,建立通道若不释放,无论是否有信息
传输,电路都被占用
2.2电路交换,呼叫双方在开始通话前,必须由交换设备再两者间建立一条
专用电路,在整个通话期间由他们独占这条电路,直到通话结束。
2.3报文交换,又称为消息交换,以报文作为传送单元,其基础是存储转发技术。
一条报文所经由网内路线只有一条,但相同源点和目的点间的不同报文可能
经由不同网内路径。
2.4分组交换,消息被划分为一定长度的数据分组(也称数据包),分组长度比报文
长度小得多。同一报文的各个分组通过不同路径到达终点,中间存储时延都不同,
目的节点收齐分组后需经排序、解包等过程才能将正确的数据送给用户。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一样也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也采用检错和自动反馈重发的
差错控制技术。
3宽带交换
3.1快速分组交换,包括帧中继和信元中继两种,尽量简化协议只具备核心网络
功能。
3.2异步转移模式,ATM综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克服了电路交换网络资源
利用率低、分组交换信息时延大河抖动的缺点,可把各种信息统一处理、加工、
传输和交换。
4光交换,减少了光电变化的损伤,提高信号变换速度。
了解IP交换的工作原理
1IP交换是专门用于ATM网上传送IP分组的技术。IP交换技术抛弃面向连接的ATM
软件,而在ATM硬件的基础上实现无连接的IP选路,旨在同时获得无连接IP的
健壮性及ATM交换的快速、大容量优点。IP交换机由ATM交换机硬件和IP交换
控制器组成。
2IP交换的工作原理:I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提供两种信息传送方式:
ATM交换式传输和基于hop-by-hop方式的传统IP传输。对于连续的、业务量大
的数据流采用ATM交换式传输,对于持续时间短、业务量小的数据流采用传统IP
传输技术。
(2)了解IP多媒体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1IMS作为3G的核心网的体系架构,旨在为3G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服务,最终目的
是使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建立起对等的IP连接,可以实时地、非实时地相互传递
各种信息。IMS特性:与接入方式无关,可为任何终端提供服务;使用会话初始协议
SIP作为唯一的会话控制协议。
2IMS架构
(3)掌握功能实体的功能
1会话控制功能CSCF是IMS系统的呼叫控制核心,在IP传输平台上实现多个实时
业务的分发,具有中心路由引擎、策略管理和策略执行功能。分三种:
1.1代理会话控制功能P-CSCF,是用户的第一个触点,所有来自和发往用户终端的SIP信令流都通过P-CSCF。
1.2查询会话控制功能I-CSCF,是运营商网络中为所有连接到这个运营商的
某一用户的连接提供的联系点。
1.3服务会话控制功能S-CSCF,是IMS核心,位于归属网络,为用户终端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
2归属用户服务器功能HSS,是归属网路中保存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基本标识、
路由信息及业务签约信息等几种治安和数据库。
3签约定位功能SLF,一种专门对HLR的地址解析机制,一般内置在HSS中。
4多媒体资源功能MRF,包括两个部分功能,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用于支撑
与承载相关的服务,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提供MRFC所请求和指示的用户
平面资源。
5多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是使IMS用户和CS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网关。
6IMS多媒体网关功能MGW,提供CS网络和IMS之间的用户平面链路,受MGCF控制。
7策略决策功能PDF,根据应用层相关信息进行承载资源的授权决策,完成QoS资源
的控制处理
8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负责选择到CS域的出口的位置。
9信令网关控制功能SGW,用于不同信令网的互联。
10应用服务器功能AS,为IMS提供各种业务逻辑的功能实体,完成业务触发和执行。
(4)了解IMS中的接口和协议
5.3传输网
(1)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1光纤通信以光为信息载体,利用光纤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来通信
2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电端机发送、光发送机、光接收机、电端机接收、
中继器及光纤线路。
(2)掌握光纤的分类
1按传输模式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2按光纤折射率分为阶跃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
掌握工作波长
nm(只用于多模传输)
nm、nm(用于单模传输)
掌握传输损耗
吸收损耗,由于光纤材料本身吸收光能量
散射损耗,一部分光由于散射而改变传输方向不能到达接收端,包括
瑞利散射(光纤折射率分布不均匀性所引起的本征损耗)
非线性散射(光强度大到一定程度使输入光信号的能量部分转移到新频率)
波导效应(光纤波导结构缺陷引起)
其他损耗,包括连接损耗(光纤接续端面不平整或光纤位置未对准)
弯曲损耗、微弯损耗(制作光缆时产生不均匀的侧压力导致纤芯与包层
的界面出现局部凹凸引起的损耗)
掌握色散
1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信息包含了多种波长和多个模,由于传播速度各不同,导致
光纤输入点送入的窄光脉冲,传输到光纤输出点,变成宽光脉冲,光脉冲展宽现象
称为色散。
2传输速率越高、光脉冲越窄、传输距离越长,色散影响越大。
3色散种类如:
模式色散(只发生在多模光纤)
偏振色散(只发生在单模光纤,光沿X轴和Y轴偏振模的到达时间不同)
材料色散(不同波长的光行进速度不同)
波导色散(光能量在纤芯和包层中速度不同)
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都与波长有关,统称色度色散。以G.光纤为例,
nm附近两种色散抵充为零,所以nm为零色散波长。
掌握ITU-T规范光纤类型
1常规单模光纤(G.光纤):零色散点nm,又称nm波长上性能最佳
的单模光纤,目前分ABCD四个子类。
2色散位移光纤(G.光纤):零色散点移到nm,又称nm波长上性能
最佳光纤,与光纤的最小衰减窗口获得匹配,用于
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