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市场 >> 智能座舱SoC竞争升级,国产7nm芯片迎
进入年,智能座舱SoC的“升级战”正在愈演愈烈,传统的座舱市场芯片格局即将被打破。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年1-4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数字联网座舱新车上险量为.06万辆,同比增长28.36%,前装搭载率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至42.57%。
伴随着数字联网座舱新车搭载率的快速提升,传统低算力芯片正在逐步被替代,同时中国高性能智能座舱SoC正在加速迎来量产期。
近日,芯擎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旗下首款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在量产车型的测试和验证的各项工作已经陆续完成,在智能汽车的具体应用中表现极为突出,比如车机运行和操作体验流畅度、多屏之间数据的实时交换速度等。
“龍鷹一号”展示车
据了解,“龍鷹一号”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此外,“龍鷹一号”已经拿下了多款车型定点。
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变革在即当前,智能座舱正在加速从单一功能的升级,逐步向大算力域控、更多人机交互功能以及深入融合进行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汽车的功能芯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大算力智能座舱SoC芯片的需求大幅高涨。
此前,市场上大部分在售车型的座舱芯片主要由NXP、TI、瑞萨、联发科等厂商供货,但近两年来,包括广汽、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等新旧势力车企纷纷搭载高通芯片。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软件定义汽车”需要先进的汽车硬件架构和强劲的算力支持,智能化程度越深,座舱对主控芯片的算力要求也越高。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博士曾表示,要打造一个更好用户体验感的智能座舱系统,首要条件就是智能座舱芯片的算力要向手机看齐。而要实现非常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则需要足够的AI算力和相应的AI算法作为支撑,传统的车内娱乐芯片已经不能够满足智能座舱的计算能力需求。
因此,伴随着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加速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传统低算力芯片将加速被高性能座舱SoC替代。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年度中国市场交付乘用车搭载信息娱乐的占比已经超过80%,其中,NXP、TI、全志、杰发等传统低算力芯片占比超过50%。这意味着,高性能座舱SoC替代市场巨大。
“龍鷹一号”是芯擎科技推出的国内首款7nm车规级高算力多核异构智能座舱高端处理器,内置8个核心CPU、14核心GPU以及8TOPSAI算力的NPU,可以实现90KDMIPS的CPU算力和GFLOPS的GPU算力,性能指标可以对标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先进的产品。
与此同时,“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为智能座舱集成了“一芯多屏系统”,同时整合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液晶仪表、HUD、DMS以及ADAS融合等功能,让驾驶人享受更直观、更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车企已经逐渐开始接受国产芯片,未来几年内,一批提前布局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主控芯片的厂商将开始享受红利。
国产7nm智能座舱芯片迎来重要突破车机体验是否流畅、开机是否迅速、连接速度如何等,已经成为终端用户评判汽车智能化的最直接反馈。
日前,芯擎团队携搭载“龍鷹一号”的展示车在武汉盛装亮相。搭载“龍鷹一号”的测试车,无论是地图导航、车联网、车机APP、视频播放、语音交互、车载游戏和高级辅助驾驶等,都能够做到瞬间响应、流畅运行……
1、系统瞬间启动,全速运行。智能座舱芯片的算力决定了座舱内屏幕的数量、运行流畅度及画面丰富度,“龍鷹一号”高性能异构计算引擎提供澎湃算力,而高能效的处理器集群则配合独特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硬件产品,快速构建车载智能化生态系统。
“屏幕的数量越来越多、分辨率也越来越高,要保障每一块屏幕都能流畅运行且不卡顿,对芯片性能具有极高的要求。”汪凯博士表示,“龍鷹一号”拥有出众的运算能力和协同匹配能力,能够增强车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提高响应速度,并支持一机多屏多系统。
据了解,“龍鷹一号”展示车搭载了一块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两块12.3英寸触控液晶屏,凭借“龍鷹一号”的优秀算力,展示车的座舱系统可以做到瞬间启动、全速运行。
2、智能导航功能。据了解,一款好用的导航功能,背后不仅需要高效易用的人工智能引擎,还要强大的感知系统和丰富的视觉算法支持。该展示车支持两指滑动缩放、多屏触控和三指多屏切换等功能。
3、视频播放。凭借“龍鷹一号”强大的视频编解码能力和高带宽的显示通道,展示车支持多个全高清屏幕的多媒体应用,实现多触控屏之间交互自如,两指滑动缩放和三指多屏任意切换。
4、智能语音通话。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单元及丰富的音频接口,配合语音AI加速引擎,支持丰富的智能语音应用。
5、游戏功能。强大的GPU渲染算力和多种图形硬件加速单元,在高清视频流畅播放的同时,支持3D游戏迅捷平滑操作,高带宽低延迟的LPDDR5内存带宽,保证多屏之间数据的实时交换。
以上演示,只是“龍鷹一号”在部分功能中的表现,更多展示即将揭晓……
免责声明:文中车机的测试画面,仅用于展示开发效果,量产车型的功能以实际搭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