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密织一张测天网安徽省地面气象观测全面

发布时间:2025/4/8 14:36:1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年,安徽省气象局成功研制出智能数据采集与无线数据传输于一体的自动雨量站,在全国率先建设高时空密度加密雨量站网。图为年建成的滁州全椒黄栗树水库气象观测站全景。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自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这意味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安徽省地面气象观测在这一天也同步实现了自动化,纸、笔、电报机曾经被称为观测员的“老三样”,如今早已被电脑、网络所取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安徽省气象局研发的观测软件在全国得到推广,到年安徽省成为全国七个自动化观测试点省份之一,我省气象部门在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中,做出了“安徽贡献”。电脑取代纸、笔、电报机“老三样”今年1月27日,黄山光明顶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观测(姚蒸蒸摄)孙亚东在年就进入了省气象台观测科,是一名老观测员了,他见证了安徽地面气象观测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我的前辈们用的还是原始的人工观测,手工计算的方式”,孙亚东对记者说,一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观测员还是用算盘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孙亚东在学校学气象专业的时候,就要背一本厚厚的编码册,上面有各种天气现象所对应的编码,“同一种天气现象,在不同时间段发生,对应的编码也不一样。”按照气象部门的要求,观测员在得到观测数据的三分钟内就要传送出去,经过几年的工作,他已经对这本册子烂熟于心。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观测员在计算好数据后,要把数据转换成编码,用打电话方式报告给电信部门的电报室,电报室再拍电报发出编码,上级气象部门再把编码转化回观测数据。一次传送,要经过几个部门。从80年代开始,安徽省气象部门有了“台历大小的计算机”——PC-,可以自动把观测数据转换成编码,大大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量。到年后,数据逐步实现了网络实时传送,不用来回转换,纸、笔、电报机这“老三样”也逐步淡出了观测员的身边。“现在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宣城市气象站预报员正在进行天气会商。“希望每天都是晴天”,这是观测员苏源曾经在QQ签名里写下的一句话,对观测员们来说,越是恶劣的天气,他们的神经会越紧张。苏源年进入安徽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工作,按照规定,每天每隔三个小时就要去记录一次观测数据,风雨无阻,而且一定要准时。“最难的就是遇到雨雪这样的恶劣天气”,苏源告诉记者,每当遇到暴雨天气,她一个人前往观测场。观测场离值班室有二十多米的距离,她只能一手拿着观测簿和笔,一手撑着雨伞。如果是在晚上,还要拿一个电筒,经常是顾得上观测,顾不上打伞避雨,一趟下来浑身衣服湿透是常有的事情。除了应对恶劣天气,通宵值班也是观测员的家常便饭,观测员沈薇薇刚上班的时候,领导就叮嘱她一定不能在值夜班的时候打瞌睡,如果耽误了观测将一个严重的“责任事故”。进入21世纪后,合肥站逐步实现了自动化观测,自动化仪器自动采集天气实况数据,实时传送。年,观测员夜间值班的制度被取消,观测员们再也不要每隔几个小时就得去一趟观测场,可以放心地睡一个相对安稳的觉了。在米的山顶上观测是什么感觉黄山的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4米,这里也有一个气象观测站,这是华东地区有人工作或生活的最高处。人们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是在山岳之巅观测和生活,却有着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苦。“这里高寒高湿,一年有多个雾天”,观测站站长吕涛告诉记者,山顶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十来度,冬天积雪十分正常。观测场有一根6米多高的风杆用于观测风力,由于山顶经常积雪,风杆的测风仪会被冻住,观测员就要徒手爬上高高的风杆清除积冰。脚下是万丈深渊,耳边是呼啸的山风,在冬天铁塔冰冷刺骨,吕涛回忆起第一次爬杆的经历还是记忆犹新。冬有冰雪,夏有雷电,在山区,夏天打雷闪电是家常便饭,从值班室到观测场,尽管只有短短几米的台阶,但对于黄山观测员来说却时常走得惊心动魄,碰到雷雨天气,观测场铁栏杆都被雷击得通红,但他们仍然要冒着极大危险观测数据。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实现,这些危险的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和仪器来完成,但是观测员也还是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工作,同时要做好数据备份,以防仪器发生故障导致无法得到准确数据。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领跑者”位于新桥机场附近的合肥市观测站,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进程中,安徽气象部门依托强大的业务科研实力,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孔俊松告诉记者,从年4月开始,省气象部门就在PC-计算机上开发了用于国家基本站的观测与编报程序。年,开发出基于IBM-PC机的编制月报表程序,可完成地面编报、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地面气象资料处理任务。这套程序经过在全省范围内的实验,于年10月向全国20多个省市作了推广介绍,随后10多个省开展试用。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省气象部门在APPLE机和PC机上都研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在全国得到推广使用。年组织进行长期自记气候站和有线遥测站业务软件的开发(PC版本),在年作为全国气象测报的标准业务软件投入业务使用,随后包括南极长城站在内的全国气象台站开始使用我省开发的地面测报业务软件。进入21世纪,我省气象部门继续在全国“领跑”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年4月,我省作为唯一的省级单位参与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方案编制,在观测项目的调整、业务流程和保障资源配备、应急观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方案和建议并得到采纳。年12月1日,我省作为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开展了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试点运行。我省气象基本观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化目前,安徽以自动观测、智能网格预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日趋完善。气象监测自动化水平和时空分辨率大幅提升。截至年底,建成了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空间加密到7.2公里,乡镇覆盖率达%,时间分辨量达分钟级,基本观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化。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度和准确率大幅提升。年,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9.72%,暴雨和强对流预警发布提前量延长至30.1和45.3分钟。(王兵记者苏艺实习生王雨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2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