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快速让你的思考和表达更清晰,用语义情境

发布时间:2023/1/15 0:52:59   

越是在这个变化不确定的世界,越有必要静心思考,夯实认知,好好沉淀自己。

你好,我是「爱思考的大熊」。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可能会影响我们思考和沟通的「语意理解」问题。

我们思考和表达时,不够清晰,最大的差异来自哪里?

很大程度,来自没把关键的概念语意,“情境化”。

那些能真正理解一件事,或说的让别人很容易听懂的人,往往能把关键的概念和语意,用情境化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

具体来讲,就是3种技巧:类比情境、可视化、讲故事。

先说类比情境。

所谓类比情境,就是把难懂复杂的概念、观点,用我们日常生活,耳熟能详的经验来类比。

举个例子,你要理解或解释,为啥同一个老师,教出学生成绩差别这么大?

一种理解和讲法,是说,因为学生的信息接收效率,对学生学习状态有影响...之类

虽然没问题,但太抽象,听众可能还是似懂非懂。

另一种方法,可以这样讲:

打个比方,如果老师以4G速度讲,学霸以Wifi速度听,有的学生以2G速度瞅,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最后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

同样是“学生的信息接收效率,对学生学习状态有影响”,换成我们日常生活里,开关机,网速接收快慢的例子来类比。马上就产生代入和熟悉感,无论是你或听众,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快速能GET到。

再举一个,老师教学生“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结果,怎么教,学生都感觉似懂非懂。

这时,他换了方法,问学生:“给你们一个圆圆的西瓜,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半切开?”

学生想,这还不简单,中间剖开啊。

老师说,“对,就是让刀经过西瓜的圆心,并且垂直西瓜的黑色条纹切下去,这样对半分。这其中的原理,就是垂径定理了。”

学生秒懂。

你看,学生其实对定理和习题每个字都认知,但之所以似懂非懂,就是因为,这些抽象的定理、术语和概念,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很远。

他们很难形成所谓的“心理表征”,而“心理表征”是理解概念和问题的关键。

老师用“切西瓜”这个学生肯定都看过,切过的生活化场景来类比,一下就在学生脑子里,建立起了极其具象明确的“心理表征”。

有了“切西瓜”的心理表征,再看垂径定理,就不再是抽象文字,而是实在的经验和图像了。

要想快速理解一个概念,让别人秒懂某个说法,多用类比。

让要思考和解释的对象,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关联,迅速产生情境代入,理解就更容易。

第二种,叫可视化。

可视化,就是把某个概念或词语,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情境。

比如最简单的,要解释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直接在黑板上画,就明白了;

流行的思维导图工具,就是把和某个概念或词或主题相关的内容和关系,用画图方式呈现。

可视化,简单讲,就是你想办法把抽象的概念术语、语意和观点,画出来。

有句老话,叫“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原因就是我们的大脑,对图像的理解接收效率,远超文字。

因为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抽象文字的,我们都是通过图像来识别和认知周围环境。

这形成了大脑对于图像高效识别的基础能力。

最后一种,叫讲故事。

我们在理解和表达时,常常容易很有逻辑的“干”讲或“硬”理解。这样的确很干货。

但沟通表达和理解中,如果没有“水”的话,我们或听众的大脑或许很难“咽”下去。

那怎样加“水”呢?讲故事就是其中一种办法,故事天生就有启发思考、打动人心的力量。

比如,有个老师教学生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是用故事这么讲的:

从前有个平行四边形,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菱形,一个是矩形。

两孩子长大后,不但继承了母亲的财产(性质),还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像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和对角线垂直,矩形额四个角为直角和对角线相等。

后来,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是正方形。很明显,它继承了所有人的财产(性质)。

因为故事里的生孩子、继承、私有财产...是很生活化的词,加上用故事把关系给时间化了。

一下这种特殊四边形和菱形、矩形的关系,就具象生动立体起来。

故事,能让一个概念和观点,非常快速的就立体、具象起来。

像上面可视化一样,我们的大脑认知,喜欢具体的图像,而故事是非常生动的动态的图像。很容易接受和吸收。

双重编码理论

上面讲的,语意情境化的3种技巧,是建立在我们大脑,对信息的认知编码的基础上的。

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

该理论提出,人的大脑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编码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一个是言语编码,另一个是表象编码。

言语编码处理的,是以语言为形式所感知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顺序和层级性的方式来运作。

表象编码处理的,是以非语言形式所感知的事物、事件和情景等信息,这些信息以整体丛簇和相似勾连的方式来运作。

比如提到学校,学生就会想到操场、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等,这些场景会一下子在脑海中涌现出来,这是整体丛簇;

又比如学生上了初中,看到新学校的操场,就会想起小学时学校的操场,这是相似勾连。

佩维奥指出,对于学习来说,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的结合比单一的言语编码要好。

同时以图像方式和语言形式呈现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识别和记忆。

表象编码的加入会大大降低言语编码的负荷,认知和理解起来会更轻松,效果也会更好。

思考清单-

我们思考表达时,不够清晰,很大程度,是没把关键的概念语意,“情境化”。

能真正理解一件事,或说的让别人很容易听懂的人,往往能把关键的概念和语意,用情境化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

具体来讲,就是3种技巧:类比情境、可视化、讲故事。

我是「爱思考的大熊」,喜欢琢磨认知和思考的话题,也在不断实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9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