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码机 >> 编码机资源 >> 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图解Transfor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序列模型,最初由Google的研究团队提出并应用于机器翻译任务。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不同,Transformer仅使用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来处理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因此可以并行计算,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下面是Transformer的详细解释。
1.自注意力机制
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的核心部分,它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时,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上下文中正确地处理每个元素。
自注意力机制中有三个重要的输入矩阵:查询矩阵Q(query)、键矩阵K(key)和值矩阵V(value)。这三个矩阵都是由输入序列经过不同的线性变换得到的。然后,查询矩阵Q与键矩阵K的乘积经过一个softmax函数,得到一个与输入序列长度相同的概率分布,该分布表示每个元素对于查询矩阵Q的重要性。最后,将这个概率分布乘以值矩阵V得到自注意力向量,表示将每个元素的值加权平均后的结果。
2.多头注意力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Transformer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attention)。多头注意力机制通过将自注意力机制应用于多组不同的查询矩阵Q、键矩阵K和值矩阵V,从而学习到不同的上下文表示。具体来说,将输入序列分别通过不同的线性变换得到多组不同的查询矩阵Q、键矩阵K和值矩阵V,然后将它们输入到多个并行的自注意力机制中进行处理。
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广泛应用,例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语言生成等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递归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Transformer的并行计算能力更强,处理长序列的能力更强,且可以直接对整个序列进行处理。
Transformer模型由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两部分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构成和作用。
1.编码器(Encoder)
编码器将输入序列(例如一句话)转化为一系列上下文表示向量(ContextualizedEmbedding),它由多个相同的层组成。每一层都由两个子层组成,分别是自注意力层(Self-AttentionLayer)和前馈全连接层(FeedforwardLayer)。具体地,自注意力层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位置与所有其他位置进行交互,以计算出每个位置的上下文表示向量。前馈全连接层则将每个位置的上下文表示向量映射到另一个向量空间,以捕捉更高级别的特征。
2.解码器(Decoder)
解码器将编码器的输出和目标序列(例如翻译后的句子)作为输入,生成目标序列中每个位置的概率分布。解码器由多个相同的层组成,每个层由三个子层组成,分别是自注意力层、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层(Encoder-DecoderAttentionLayer)和前馈全连接层。其中自注意力层和前馈全连接层的作用与编码器相同,而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层则将解码器当前位置的输入与编码器的所有位置进行交互,以获得与目标序列有关的信息。
在Transformer中,自注意力机制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输入序列中的任何两个位置之间的关系建模,并且可以根据序列的内容自动学习不同位置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包括三个步骤:计算查询向量(QueryVector)、键向量(KeyVector)和值向量(ValueVector),并将它们组合起来计算注意力分数,最后将注意力分数与值向量相乘得到自注意力向量。
总体来说,Transformer通过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头注意力机制,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捕捉序列中的长程依赖关系,从而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