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

AI初识境从3次人工智能潮起潮落说起

发布时间:2024/8/12 13:41:36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pfzhiliao.com/
专栏《AI白身境》已经完结,今天开始这个系列的第二个专栏《AI初识境》。所谓初识,就是对相关技术有基本了解,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第一篇,我们就来说说人工智能的简单历史,通常来说业界公认包括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作者编辑

言有三1什么是智能智能,即Intelligence,那什么是智能呢?按照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荀子·正名篇》的说法:“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其中的“智”指进行认识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能”则指进行实际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我的理解就是,能是智的具体表达形式,当然也有学者将智和能作为一个整体的,《论衡·实知篇》中就认为人才就是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人。更加科学的定义是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它将人类的智能分成七种能力:(1)语言(Verbal/Linguistic)(2)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Visual/Spatial)(4)肢体运作(Bodily/Kinesthetic)(5)音乐(Musical/Rhythmic)(6)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这基本覆盖了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从生物学上来说智能体是有两种的,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人显然就是有生命的,而人工智能,自然研究的是没有生命体的,但是能够表现出生命体的智能的,因此才叫“人工”智能,或者理解为人造智能吧。2图灵与机器智能科技发展到一个节点后,就有人思考如何用真正的生命体外的东西来模拟人类的智能,从模拟大脑的运作方式开始显然是最合适的。在年的时候麦卡洛克-皮茨(MuCulloch和Pitts)就提出了MP模型,即最早的基于阈值逻辑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模拟人脑神经元,它已经是感知器的原型了,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当然,人工智能是一个比神经网络更广的范畴,它的理论先驱代表性人物是天才科学家图灵。艾伦·图灵在年的论文《ComputingMachineryandIntelligence》中提出了图灵测试,在图灵测试中,人类测试者与一台机器被隔开,一个人类测试员通过文字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它在数十年间被当作机器智能的测试标准,深刻影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当然图灵测试不需要限于对话,其他的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目前在很多的领域里机器已经通过图灵测试,比如下棋。很多学者认为,图灵在年的时候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内部做过的一个题为“智能机器”的报告是更早的机器智能的源头,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embodiedintelligence”和“disembobiedintelligence”,即肉体智能和无肉体智能。肉体智能指的是需要身体来完成活动的,比如人形机器人,而无肉体智能则可以脱离形体,比如下棋,进行语言对话等。但是由于报告是保密的,因此我们还是认为年的图灵测试是真正意义上提出机器智能概念。为了纪念图灵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在年设立了图灵奖,这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图灵也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3冯诺伊曼与类脑计算图灵提出了机器智能的概念,那怎么实现呢?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使用计算机,或者更通用的说法是电脑。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正是计算机之父。在智能这个研究课题上,图灵走理论路线,而冯·诺伊曼更偏重工程路线,它们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有接触,比图灵大10岁的冯诺伊曼对前者还有一定的知遇之恩。冯诺伊曼的贡献很多,这里我们只说其在计算机方面的贡献,它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设计提出过建议,这体现在年他牵头起草的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AutomaticComputer)中,翻译过来是“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这对计算机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的结构,包括存储程序以及二进制编码等。这个报告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老冯将其原创给予了图灵,认为存储程序其实就是通用图灵机,可见老冯不止是研究做得好,人品更是棒。所谓存储程序:就是把运算程序存在机器的存储器中,程序设计员只需要在存储器中寻找运算指令,机器就会自行完成计算,这样,就不必对每个问题都重新编程,从而加快了程序设计的流程。当然在EDVAC中还包括了随机寻址以及寄存器等原创思想。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的研究被整理在《计算机和人脑》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中译本。4达特茅斯会议图灵和冯·诺伊曼为机器智能奠基,而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个学科被广泛研究,应该起源于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了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麦卡锡(JohnMcCarthy)、哈佛大学的马文·闵斯基(MarvinMinsky,人工智能与认知学专家)、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克劳德·香农(ClaudeShannon,信息论的创始人)、艾伦·纽厄尔(AllenNewell,计算机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弗里奇(OliverSelfridge)等科学家,在两个多月的会议中它们讨论了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个课题。虽然会议最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但是会议正式提出了一个新学科,即“ArtificialIntelligence”,翻译过来就是人工智能。可以说一个学科的正式诞生,才是为公众所知的开始。我们再来说一下参会的这些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1.约翰·麦卡锡(JohnMcCarthy),开发了程序语言Lisp(ListProcessinglanguage),成为第一个最流行的AI研究程序语言,他还提出了计算机分时(time-sharing)的概念。正是约翰·麦卡锡提出了“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个概念(虽然他自己老年说是听来的但是最后也无法证实来源),因此也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我觉得人工智能之母更加合适,毕竟图灵才是思想之源,而麦卡锡同志是一个养育者),他在年获得了图灵奖。2.马文·闵斯基,他在年24岁的时候和迪恩·埃德蒙(DeanEdmunds)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机器SNARC(StochasticNeuralAnalogReinforcementCalculator),这是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用个真空管模拟出40个神经元的神经信号传递,由于他的一系列奠基贡献,在年获得了图灵奖。3.克劳德·香农(ClaudeShannon),在年发表了《ProgrammingaComputerforPlayingChess》,这篇论文第一次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27.html

------分隔线----------------------------